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31068
大小:57.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行动导向”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动导向”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从根本上贯彻“阳光体育”工程的根木耍求,木文着重从“行动导向”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表现及特性进行了阐述,并且参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内涵,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情况,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提出几点方向: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确立以教师引导为导向、丰富教学方式、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方案等过程。除此以外,通过介绍羽毛球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対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体育教育模式探讨一、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为:以行为目标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2、指导思想,主要由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加方法组成,比如说:教学分块、模拟教学方式、具体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诸多形式。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命意就在于将理论学习同职业行动联系起來,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行动能力为主要H标。考虑到体育教学的本质H的,必须以锻炼身体为提高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协调身体,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在锻炼体魄的基础上,增强学生间的I才I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这就是实现“行动导向”教育同体育教学的完美啮合。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反思1•教学思想封建,传统观念浓厚当前,国内高职教育还存在“三基木”思想。但是,在体育教学得到极大关注的今天,必须将学生置于体育
3、教学的主体地位,倡导老师与同学合作、共赢,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教与学过程,学生模仿老师等现象。2•体育教材单一,内容繁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目前使用的体育教材相对单一,内容老套,很大篇幅用来介绍基本体育技能为主,而且内容不够精练,重复冗杂,严重缺乏现实意义,可操作性差。此外,所罗列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突出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重点不明显,大为侃侃而谈。所以,更新体育教材内容,加入职业元素,是最为重要的。3•教学内容过于生硬,脱离实际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教学大纲所指定的教学内容上,以及后续的学生测试标准屮,固泄的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差异化,
4、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未能兼顾学生的潜能、爱好,与就业实际严重脱离,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过于死板,缺乏动力,学生不能从课堂中找到归属感,使得体育教育成为学生的负担而非享受。三、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及策略为了进行阐述“行动导向式”教育的特点,本文以羽毛球课为实例,进行阐述。传统的课堂中,一般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直接切入主题,而且相关延伸性的内容一般不提,直接由老师进行“演绎式”“手把手式”的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针对性不强,使得很多学生不能领会老师的命意,最后的结果是,老师同学生的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学生收获不人。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将体育教育同高职教育的职业化教
5、育思想进行合理对接,可以采用以“行动导向式”的教学内容,具体到羽毛球教学屮,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一般以动手能力为基础,也是他们的职业日标,为了将其同羽毛球很好地啮合,老师可以考虑,将羽毛球拍制作课程引入课堂,指导学生根据口L1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口己磅数的羽毛球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然后,由老师指导,学生主动动手来完成,这样一来,传统的体育课堂,便很快转变为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模式。由于学生可从屮找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并且能获得很多乐趣,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四、总结语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一般以行动作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主题,为学生学习营造仿真环境。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6、行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在高职教育的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实施行动式教学方法,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同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专业探究、社会交往、个性化发展等众多方面的能力。伴随着国内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前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行动式教学方法将扮演起日益重要的角色。通过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更好地了解行动式教学方式的深刻内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李代勤.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8).[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
7、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Z1.2006.[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体育场地工(基础理论篇)》编写组•体育场地工(基础理论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体育场地工(初级、中级、高级技能篇)》编写组•体育场地工(初级、屮级、高级技能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劳动和社会保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