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26962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观新课改如一夜春风来,各种课堂形式如万树梨花开,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暴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有些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确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也有些课堂合作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新课标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2、它需耍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实现新课程追求的理想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粗略地从以下几个方而来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教学观。一、教学应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新课程则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
3、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XL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二、教学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乂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综
4、合。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作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则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
5、获得自由与解放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三、教学不仅要重结论,而且要重过程。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过程,既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教学的重要目的Z…,就是使学半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
6、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乞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四、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可以从以下儿方面來说明。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
7、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了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牛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烈还是越来越弱?这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体现着教师对木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3、关注学生的道徳生活和人格体验。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