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2668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谈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努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人们也普遍感到,学校徳育的实际效果,与我们的投入相比不十分理想。人们发现,在平时的德育教育过程屮经常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耍想走出困境,首先必须分析其原因,然后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下面就新时期学校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德育陷入困
2、境的原因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耍是强行灌输,结果时效很低,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德育本身的问题,二是德育外部大环境的问题。就德育本身的问题来说,我们目前的学校德育与智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其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育无异于智育。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我们经常所进行的德育,只是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道德规范、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生都是从认知的层次上去理解、掌握道徳概念、定义、规则,如“法律”“中小学生守则”“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表现为知识形成的常识或理论。简
3、单地认为只耍传授给学生这些道德规范,就能达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或转化的目的,德育只是在知识型徳育或课本型德育的低水平上徘徊不前。众所周知,品德结构由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耍素构成,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四方面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实践中增强道德意志力,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我们以往的知识型德育着眼于知识因素一个方面,忽视了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而在这四个因素中,道德知识一方面稳定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道德知识在优良品质的获得和良好道
4、德行为的养成中,并不意味着已具备了这种道徳,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道徳行为发生。从道徳认识的获得到道徳、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屮至关重要的是这种知识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内化为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行为的强化,最终成为一种口发的、主动的行为选择,一种行为习惯。守则、规范概念背得烂熟,可就是在实际行为中不用,或不知道用,这是德育内部困境。就德育的外部大环境來说,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伴随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所带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有全面开放带來
5、的多方科学技术、价值观念得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纶了深刻的变化。曾经毫无疑问是美徳,是善良的行为,现在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誉,曾经被认定为是丑恶、耻辱而一度为人们所不屑一顾的东西,却在逐渐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和容纳。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徳育处于这种外围环境中,必须不能摆脱社会对其自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影响力削弱,学校德育难度加大,影响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在学校外,和社会中耳闻冃睹的现象之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格格不入。到底该怎么做?在学生幼小的
6、心灵要进行比较、斗争。在斗争、比较的过程中要接受到矛盾斗争的磨砺。二、徳育走出困境的方法所谓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人在所从事的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所进行的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劳动,也就是人是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孟子曾说过“君子求诸已”,“君子慎其独”,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省,内化的重要作用。慎独、内省反映的就是道徳养成中主体的口觉性与主动性,是主体的一种清酮与口觉的意识形态。古人尚能认识到这一点,现代的学校教育却抛弃了这一
7、优良传统,忽视了道徳的个体性,缺乏对人们的关注,把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内在思想放在口己的理论视野之外,而成为一种完全冃中无人的清高的德育。同吋,这种方法培养出來的人,不可能具有正确、灵活的道德评价标准,利用自己形成的习惯的正确的标准,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作用。但是强调学校徳育的主体性,并不是忽视了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等)的主导性和环境影响性。止确的主导性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形成有推动力和促进作用,优良的育人环境能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性。因为无论是道德思维的发展还是道德能力的培养,都已超越了仅有的道徳知识获得的表层意义的功能,作为更高阶段和
8、较深层次的心理过程,最终将会凝聚为…种素质,体现于个体日后的各项道德行为Z中。也就是说,主体性德育不是采用束缚、强制、灌输的方法去完成道徳规范的遵从,而是通过学&自己的探索、努力和活动,通过发展人的主体素质,提升人的主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