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ID:46025422

大小:6.89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1-20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1页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2页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3页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4页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本课概要一、政治上——政权更迭1、西晋的短暂统一2、东晋和五胡十六国时期3、南北朝时期二、经济上——南方经济的开发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一、政权更迭220年,曹丕代汉,建立魏国(曹魏)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国“汉魏故事”三国鼎立,三分天下263年司马昭灭蜀,两权争霸西晋280年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魏蜀吴西晋公元263年公元265年公元280年1、西晋的短暂统一西晋统一全国后,统治状况如何?统一维持了多长时间?西晋的短暂统一(280—316年)司马昭司马炎晋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291——306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

2、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北方少数民族乘机作乱,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南下,攻陷洛阳,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馀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开启“五胡乱华”之局,西晋政权名存实亡,316年,正式灭亡。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2、东晋和五胡十六国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公元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1.东晋(317-420)2.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304-439)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

3、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秦3(秦山)、凉5(凉物)、燕4(淹死)、赵2(赵2爷)、夏(吓)、成汉(汗)三国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隋朝3、南北朝时期(北朝439—581年)吴(B.C.221—B.C.206)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B.C.202—A.D.8)新(8—25年)(25—220年)(220—280年)(220—265年)(221—

4、263年)(229—280年)隋589年北魏(南朝420—589年)西晋十六国东晋宋(265—316年)(304—439年)(317—420年)东魏西魏(439—535年)北齐北周577年齐梁陈581年北方南方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北魏道武帝拓跋珪(1)、北朝起始于北魏鲜卑拓跋氏原居于东北大兴安岭,后逐渐南下,为氏族游牧民族。(2)、南朝起始于宋东晋(317-420)年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朝(420-589)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南朝”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

5、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二、经济上——南方经济的开发1、背景:生产技术:劳动力: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表现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北方作物的引进丝织、冶铸、制瓷、造船等手

6、工行业发达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江浙湘赣巴蜀圩田南朝青瓷带盘转杯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建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有东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铁的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梁武帝用铁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足见南朝铁产量是丰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造刀剑,装饰极精巧。刘宋时中国船西到幼发拉底河的希拉地区(今那杰夫Najaf)。与波斯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局面。其后的齐、梁二朝,与海外往来仍岁时不绝。越窑鸡首壶王羲之上虞帖王献之黄汤帖南朝书

7、家写字多用麻纸,麻纸别称布纸,就是用破旧麻布制造的纸。麻纸可供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写字,精美可以想见。纸到南朝完全代替了竹帛的地位,是和造纸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中有四个市,又秦淮河北岸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建康以外,京口、山阴(会稽郡治)、寿阳、襄阳、江陵、成都、广州等地也是商业城市。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友好往来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描绘十二位使者朝贡时的形象,从右往左依次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自题、末国的使者。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

8、合1、民族融合的方式(1)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2)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