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24118
大小:59.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话题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话题教学付外仁(包头师范学院宣传部,内蒙古包头)摘要:“思想道德修养”课采取话题教学的形式,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放矢,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或从学生关注的话题说起,,分析、引申并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同时采取讨论、辩论、师生对话等形式组织教学。这种教法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贴近学生,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话题教学;贴近学生;教学改革讲话要有话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话题教学就是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结合教材,老师把所讲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话题进行课堂
2、教学。这些话题有的从案例入手,有的从社会热点入手,有的从故事入手。这种教法内容新颖,形式活泼,贴近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在“意见反馈”中说:“原以为'思想道徳修养'课没意思,上课前准备了外语书,结果每次上课都被老师的话题深深地吸引,外语连一个词都没有看成。”一、话题教学的优越性1、贴近学生。当前,大学生之所以对“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兴趣不高,其原因之一就是所讲的内容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时其至不看对象,照本宣科,空发议论。“思想道徳修养”课采取话题教学,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放
3、矢,选择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或从学生关注的话题说起,分析、引申、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老师上课是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给学生讲“大道理”,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2、真实感人。话题一般都从真实的事例或社会现象讲起,不是虚构的。真实的东西具有生动感人的特征。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很想听听老师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特别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和理论上的阐述,加之生动活泼的讨论、辩论等。这种从感性到理性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
4、思维能力。3、启发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一般的道理都懂,如果喋喋不休地再给他们讲道理,那效果肯定不会好。话题教学从事实出发,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情感,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的时候,我说:韩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吋,韩国的外汇储备曾一度枯竭。为了换外汇还外债,韩国普通民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献金爱国运动”。据报道,在银行柜台前,妇女们排着队把自家的戒指、项链等首饰从锦袋中倒出来,男人和军人们也把珍藏的金龟等纪念品交给收购员,即使是出售,也只是先拿到一张收据。在韩元持续人
5、幅度贬值的时候,甘愿以黄金换韩元。从这一事例引申开去,学生不仅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也从中受到了激励。4、民主开放。话题教学是一种可以教师讲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后者可以采取时事点评、专题发言、材料讨论、学术研究等形式。这些形式能极大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参与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徳修养”课,由于内容涉及面广,又贴近学生现实,很容易组织教学。一般来说,组织学生参与,要在老师讲完一个话题后进行,根据话题的
6、内容老师可以提出讨论的话题或背景知识、材料等,并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通过点评,对不正确观点进行引导纠正,同时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话题教学所遵循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话题教学所遵循的教育理念。“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的根本目的是从理性的高度,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社会公徳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徳水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
7、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人格。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方面必须保证给学生灌输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训练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当前“两课”教学中的最大矛盾就是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与所教的内容和所采取的方法不能满足这种精神的需求的矛盾。从调查的情况看90%的学生并不排斥“两课”,认为在大学开设“两课”很有必要,而且对人的一生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封闭的、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
8、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要大胆创新,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不是抱着―木教材,照本宣科,或备了一本教案一讲多少年。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永远是一对矛盾,教材再新也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两课”老师除了遵循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外,大可不必拘泥于教材,要紧的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教学。从教学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