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

ID:4602372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_第1页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_第2页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_第3页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_第4页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三下乡”支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三下乡”支教“火红的七月,我们下乡去!”这旬口号是今年学校招“三下乡”成员宣传单中的一句。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读师范的大学生,去体验、去尝试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感受与内心的澎湃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一件事。正如宣传单里的第一句:灼热七月无法覆盖内心赤热;火红七月点燃内心激情。是的,我们正值年轻,正值青春。有很多事情在年轻时不去体验、不去锻炼,也许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下乡、支教,这两个语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陌生乃至神圣的一件事情。不过,在这即将迎来火红七月的日子里,一个个争相拿着报名表去报名面试成为下乡支教成员的我们或

2、他们,是否静下心来问自己一声:为了什么去支教?什么是支教?支教的意义又是什么?我去年暑期去参加过“三下乡”支教活动;今年我也很幸运地被惠州学院组织的启明星支教队录取。我记得自己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被华师的下乡支教队支教过;我也还记得高考后填志愿时选择师范类专业的执著与坚持。也许,时间总会改变很多事物,包括人的价值理念与一切的沧海桑山。在启明星支教队的个人申请表上有这样的问题与我当时自己写下的答案:请静下来问自己,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来参加支教活动:我的回答:大一暑假我到从化的一个小学参加了三下乡活动,给我感触颇深;屮学时,我曾梦想着自己站在神

3、圣的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冇思想、有能力的人,并且懂得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个社会以及自己或他人的人生。很显然,当前屮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各利咯样的不足,而做为一名教师或学生,虽然暂时没冇能力去改变这种这制度,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读书的真谛和这个社会真止需要的是什么人才,从而让每位学生坚守着“独立Z人格;DcbZ思想”。至今,我是大二的学生。明年后不可能再有机会来参加下乡支教活动。此外,我的职业规划是并不是当一名教师,所以,这次暑假的支教活动也许是我这一生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想,我去支教带的并不只是尝试与体验,而更多的是实现

4、口己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梦想以及将我口己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不再为“读书为何”、“如何读书”而迷惑与彷徨。我承认上面的回答在很多人看来很单纯,甚至有些可笑。但这些却是自己当吋报名申请时的真实想法。当然,很多时候,真实的并不一定是实际的。正如柏拉图的乌托邦,一个理想国的组织至今仍未实现过,即使他是一个时代的名人,即使是他灵魂深处的真实想法。在一次支教培训会上,我很认同一名老队员所讲的一句话:“不要因为你想去见识贫困成为贫困存在的理由/是的,我们很多人都存在偏见。也许,有些支教队所去的地方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贫困;也许,有些支教队

5、所去的地方是一些队员从没见过的贫困地方。这些不要紧,关健在于一个人对待贫困的心态,更重要在于一个人是否具备人格平等的尊严与是否给他人这份尊严。记得以前看过这么一篇文章《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來“支教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这之后,支教的、助学的,天使计划、爱心行动接踵而來,以我们贫穷的名义,挤进我们的细胞,渗入我们的骨了。在这Z后,我们开始冇点反感,我开始明白你们所给与的远不是我们想要的,你们的爱心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安静,你们的奉献破坏了我们传统的善良,这些,也许你们永远无法察觉,毕竟,你们是旅游来的,你们是让这块热熟着的黃土地见证

6、你们的爱情而來的,你们是带着爱心寻求白我心中的安静而来的,你们是寻找呼吸西部贫瘠的空气而来的,我们以肤色的名义同意,以档次的不同疏远着。”也许,这是让很多人接受不了的莫大讽刺。是的,很多支教队员的最初的目的往往只考虑到自己去支教的一些利益与好处。是啊,有多少人会从被支教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支教,很多大学生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做,这种对公益的热爱和所做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加上理性、冷静的思考,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记得有部电影叫做《天那边》,我笫…次看的时候和舍友…样将它仅仅当为一部闹剧罢了。现在回想起来,一些

7、情节未免可笑,但有个环节不得不让人深思。剧中的原本老师并不将所有的课程交给支教的老师去教。为什么呢?因为支教的老师和以前来支教的一样,没到一两个月就走人。这些支教的老师的讲课方法是新鲜是先进是比原本当地老师的好。但当支教的老师走了后,原本的当地老师如何再让学生去接受以前的教学方法?这种落差如何处理?正如他说:你们支教的老师都是来过过场,做做戏罢了。那么,现在再来看看,我们很多大学的“三下乡”支教的时间是多长?有超过半个月的吗?即使是半个月时间,除去一些什么户外实践、文艺汇演等活动,真正给学生上课的吋间有多少?这儿天、这儿节课我们能给学

8、生讲些什么?传授些什么知识?几节课里讲什么合适?另外,在支教的过程屮,难免会和学生们产生思想上、价值理念上交流与碰撞。尤其在当前的教育风气下,读书无用论在很多乡镇乃至一些城市里泛滥,然后成灾。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读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