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

ID:46008872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_第1页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_第2页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_第3页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_第4页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初探摘要:探究性阅读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合作性等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和中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病决定了探究式阅读教学必然成为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意识;尝试“阅读批评冬激活探究思维;注重探究评价;激发探究情感;开展“开放性”阅读欣赏课;拓宽探究空间等教学策略能够促进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可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式问题情境评价开放性屮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

2、编号:1672-1578(2013)05-0082-021探究式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屮心,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或拓展阅读,在对阅读材料的沉潜思索、涵濡体察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经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后对作品意义或探究课题进行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这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

3、面交流,以“还原阅读的本来面冃”为指导理念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止在成为阅读教学发展的时代走向。这既决定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是阅读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特点卞要冇:①自主性。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探究问题或课题的提出、选择以及据此展开的阅读体验、反思、评判和意义的最终建构都立足于学生能动性的主体参与行为上,能充分体现人的口由自觉的本质特征。②探究性。探究式阅读实质上就是读者基于自己原有的阅读知识和生活经验,対文木的图式化框架进行个性化体验、想象性填充和创造性建构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出阅读的再创造本质。③发展

4、性。探究式阅读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木位的新理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具有生成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④合作性。接受美学认为,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对文本与自身意义的建构便也迥异。探究式阅读教学重视探究的互动性,既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也强调集体的合作探究。萨特讲:“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牛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耍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

5、域的过程。”实施探究式阅读教学,对于落实新课标、实现主体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文章的“生理解剖”式的分析层面上,正如一著名特级教师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依然是按照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从头到尾地分析一遍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统天下,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或者是问与讲的综合。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时代走向就具有其阅读教学发展的内在必然性。2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2.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创造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主

6、动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情境的产生既可以是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征之后提出來的,也可是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的。传统的阅读教学也为学生设计了很多问题,但都是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到阅读状态情况下让学牛思考,因此,学牛对问题的思考是被动的。因此,探究式阅读的问题情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隐性的指导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深切的学习体会,从而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的设置,要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一个问题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等全部涵盖

7、进来。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设计“孔乙己是怎样死的?”这样一个问题,把酒店的掌柜、酒客、众人、孩子和“我”等一系列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来,同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了小说的主旨。这就引导学生休味到了探索和思考的快乐,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关键就是创设的问题要冇涵盖性和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和发散的空间,要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探究距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感受探究的愉悦,促进学生的发展。2.2尝试“阅读批

8、评”,激活探究思维探究式阅读是学生能动的主体参与行为,能动的自主性的阅读,肯定就能形成对文木的多角度的多元化的解读,以自我的经验去读解,也就能形成丰富的阅读批评。这不仅与读者的阅读背景冇关,也是文体结构的开放性成就了其意义建构的无限生成性,而文本的开放性源于其“召唤性结构”的存在。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的补充。但从文本的图式化结构來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事实上,文本意义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