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

ID:45999031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_第1页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_第2页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_第3页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_第4页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黄山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关于黄山的行政管辖之历史沿革,历來观点不一,颇有争议。对历史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已见,求同存异,是理智和开明的学术研讨Z风。黄山的历史管辖问题,丝毫不涉及和影响目前乃至今后黄山的管理。现在的研讨,只是探寻黄山历史上的行政管辖屐痕,梳理行政管理上的脉络,从屮了解黄山的历史发展情况。这纯属学术研究,必须以平和之心处之。中国史有记载的名山大川中,因地理位置较偏,交通阻塞,黄山的知名度不及泰山等五岳,资料也和对匮乏。但历史遗留问题,只能借鉴于史料,史料不足,则需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如黄山市屯溪花山谜窟这样的一个世所罕见的浩大工程

2、,竟找不到任何史料。许多史学家、工程学家根据形成的年代和痕迹,提出八、九种推论,至今没有形成统—•认识。所以,对黄山的历史归属和管理,也应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从史料入手,综合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可以允许有多种说法共存,不必强求一致。耍搞清黄山历史行政管辖问题,必须从历代有关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分析判断。涉及黄山的史料按历史年代主要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无名氏《黃山图经》、南宋罗愿撰《新安志》、明潘Z恒辑《黄海》、清康熙十三年(1674)亥怵《黄山志》,清闵麟嗣《黄山志定本》,清释弘眉《黄山志》、《人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及明、清《宁国府志》

3、、《徽州府志》、《太平县志》、民国《歙县志》等。光靠某一本书可能不易得出相对合理答案,必须将有关史料综合分析,才能形成和対合理完整的结论。根据有关史料,笔者认为黃山历史上的管理冇一个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历代冇关黄山的的史料屮探寻其管理脉络。一是秦汉时期黄山的行政管理秦汉时期,黄山没有命名,时称夥山。而先秦史料,有三天子鄆与三夭子都的记载。现在许多专家、学者的考证表明:三天子都(三天子训)即大黄山山脉。汉朝有文字记载的、隐居黄山的第一人是曾任会稽太守的陈业,郦道元《水经注》载:汉末“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1秦汉时期,黄山的行政管理处于空白状态。二是唐朝黄山

4、的行政管理唐朝,黄山开始有文字的记载。唐天宝六年(747年)前,夥山属于原始山岳。当时,歙县属歙州,太平县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才成立(一说天宝四年),Z前属泾县地。当时来黄山游玩和建寺的只是少数文人墨客和僧人。李白两游黃山的时间分别迢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和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皆在天宝六年之后。李口游黄山有诗《送温处上归黄山口鹅峰旧居》、《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赠黄山胡公求白鹏有序》。唐释岛云约在841至846年还俗后多次游黄山,其中《望黄山诸峰》云:“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说明自唐始,黄山已冇36大峰命名。2唐李吉甫(

5、758—814)撰《元和郡县志》,对黄山和北黔山各有农述:“太平县”条目中:“黄山,在(太平)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太平县原县治为仙源,黄山离仙源距离与文屮所述相近。“歙县”条日下:“北黝(夥)山,在县西北二百六十八里。宣、歙二州分界处。”'北夥山则夥山,人多史书载“唐天宝六年敕改为黄山”,也有史料记载是"黄山改北夥山”,笔者赞同“夥山改黄山”之说。但黄山命名之谜不是本文探讨的主旨,故不赘述。这个二乔六十八里的距离远远超出了其他史料上黄山(景区)和歙县Z间距离的表述,如果按二百六V八里,则太平县几乎被歙县囊括,而《太平御览》所述是两者距离为“一百六十

6、里”,嘉靖《徽州府志》载是“一百二丁八里”。可见,《元和志》所述"二白六-

7、•八里”有误。《元和郡县志》将黄山与北夥山均记载同一志中,笔者认为是大概念与小概念之差别。黄山在古代是很大很广的概念,《太平寰宇记》载:黄山“在(歙)县西北一TT六十里,高一千一百七I•丈,丰乐水出焉。浙Z东西,歙池饶等山,此山Z支脉。”°曾任过安徽省省长和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的许世英在《黄山建设之意义》文屮说:"黄山绵亘五百余里,支脉蜿蜒。赣之石钟,浙之天目,皆其支蔓。”则人黄山是从绩溪到婺源一线的广袤区域。而“北黔山”应当是大黄山北部区域的特定称谓,其涵盖范围包括现在的黄山景区及其周边如兴

8、岭等毗连区域,这样才与书中描述其方位“在县西北一乔六十里”比较相符。而《元和志》指出北黝山在“宣、歙二州分界处”,也明显与位于歙、太两县交界处现黄山景区一带的地理位置有关联。唐代的《元和志》对黄山和北夥山的记载只是说明地理方位,并没有涉及黄山的归属和管理。应当说,当时的黄山现风景区部分大多是人迹罕至、无人管理的原始状态。不过,寺庙建设开始兴起。如唐开元十八年(731年)汤泉一带建汤院,后歙州刺史李敬方和歙婺衢睦观察使陶雅曾参与移建和重建。中和二年(882年),天竺僧(今印度)包四来在翠徽峰下建翠微寺。据不完全统计,唐末共有寺庙19座。元至元年间(1264——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