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

ID:45998339

大小: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_第1页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_第2页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_第3页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_第4页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重建高校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所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1]师生关系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这种异化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脱离其本来面目,丧失了其生命活力,显现出重重危机。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其症结在哪里?如何对这种异化

2、进行扬弃?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概念上的问题,即什么是异化?什么是师生关系的异化?1.师生关系的异化所谓异化,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的理论,异化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原本是属人的东西或人的活动的结果,现在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而造成物对人的统治的原因在于社会关系中如权力等对人造成的异化,它的结果表现为劳动由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活动蜕变为谋生的、异己的、被迫的活动。[2]师生关系的异化,可以说,是特指在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失去了它在本义上是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自然的人人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和手段相颠倒,教师和学生日益冷漠和疏离,甚至一方把另一方当作了客体,当作了物,师生关系的

3、本质被扭曲。2•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症结症结之一:传统的教师权威地位导致学生话语权的缺失。长期以来,教师都具有权威的地位,荀子曾将“天地君亲师”并列,“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祖先而隆师,是礼之本也。”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师道尊严”已经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表面上看是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实质上强调的是教师至高无上的家长权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师一直被定位为知识渊博的人,而学生则是无知或缺乏知识的人,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道德上的引领者,而学生则是接受者和被引领者。应试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环境,更是使得一种师生不平等

4、的'‘集体无意识”浸透在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垄断了话语的绝对优先权和主导权,居于话语权的核心,学生处于片面的、被动的和绝对服从的地位,学生缺少话语权,学生不具有与教师对话的权力。教师始终都把学生作为一个“他”,而不是“你”,师生之间是'‘我一一他”之关系,而不是'‘我一一你”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症结之二:高校师生关系的日益冷漠与疏离。首先,与其他层次学校相比,高校师生关系有其特殊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松散,师生之间的交往一般只局限于课堂,下课后教师与学生很少交往。尤其是当前由于许多学校扩招,高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生比例不断扩大,许多

5、课程都是集体开课,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工作负担相对较重,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个学生交流,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就会出现冷漠化的现象。其次,社会的急剧转型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距离,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产生错位。很多老师仍然有着强烈的角色意识,而不是将自己作为一个主体与其他主体交往,从而失去了自我作为特定主体的本质规定性。“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真真实实的存在着,他扮演着一个角色,完成责任,遵从指示;教师既与自身疏离,也与教材和学生疏离。同时,学生与教师、教材和他自身也是疏离的,这种疏离使教育中的人日益成为客体中的客体,物件中的物件。”[3]最后,当前高校中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使得教育者不再

6、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来看,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社会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正出现重重危机,教师和学生无法实现自由、平等的交往,师生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二、师生交往:高校师生关系的重建要对异化的师生关系进行扬弃,就必须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的师生关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的任务主要有:教学和研究学问;生命的精神交往;培养学生;学术创新。他说道:“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与肉的交流活动。”[4]1.交往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

7、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相互交流的日益频繁,交往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许多学者从后现代理论出发,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确立要建立以交往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什么是交往?众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范畴做出了各种界定,大致可分为五种,即“社会互动说”、“交往实践说”、“语言中介说”、“主体际关系说”以及“双重关系说”,这五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交往作出界定,综合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