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

ID:45996962

大小:7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_第1页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_第2页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_第3页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_第4页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究[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惠普New1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管腔内径及内膜冲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部位、数量。晨采空腹血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颈动脉斑块形成、血TC、TG、HDL-C.LDL-C.VLDL-C及血糖,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56-02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和我国,脑梗死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头号杀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通过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其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斑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了10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血TC、TG、HDL・C、LDL-C.VLDL-C.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梗死组:

3、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32-82岁,平均(62±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口]: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48~72h内经CT或MRI证实;除外心原性栓子所致的脑栓塞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6〜76岁,平均(6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1.2方法颈动脉超声:采用美国惠普New1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使用探头频率为8-14MHz,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

4、A)、颈总动脉分叉处但IF)、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管腔内径及内膜■中膜厚度(IMT)o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软斑、硬斑)、部位、数量参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标准[2]:①IMT>1.1mm为内膜增厚,IMTn=2mm为斑块形成:②斑块质地与周围组织相比,低回声且表面粗糙不平者为软斑,强回声且表面光滑者为硬斑。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晨采空腹血分别检测TC、TG、HDL-C、LDL-C、VLDL-C,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的LIFES-CAN血糖仪测定早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1.3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数据以(x士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其他非等级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2结果

5、2.1颈动脉超声情况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斑块形成者73例发生率73.0%,无斑块者27例。对照组有斑块形成者16例,发生率为26.7%0颈动脉内径比较:脑梗死组左、右颈总动脉IMT及左、右颈总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见表1,2O2.2相关生化指标脑梗死组的TC、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03讨论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引起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数量明显比非脑梗死患者多[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可达84.88%,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93%,因此二者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对潜在脑梗

6、死患者尽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发现危险斑块,及早进行综合治疗,有可能避免脑梗死的发生,对降低死亡率,避免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卫华等[4]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64.9%(63/251),对照组正常健康人群的斑块检出率36.5%(35/96),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o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脉壁内膜是最早累及部位,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新鲜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内含大量脂质,并被一薄层纤维膜覆盖,在血流切应力下很容易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表而血栓形成或斑块出血造

7、成血管狭窄或闭塞,或发生栓子脱落形成栓塞,从而导致TIA或脑梗死。本文通过研究发现,100例脑梗死患者中73例有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3.0%,与报道的72%相似[5]。粥样硬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83%),其次为颈总动脉(17%)及颈内动脉(9%)0超声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以软斑为主(62.3%),其次为硬斑。近年来从超声病理分型看,低回声斑块富含脂质成分,而高回声斑块以纤维组织和钙化灶为主。内含脂质核心,外敷薄层纤维帽的斑块属不稳定斑块,易于溃破且比硬斑更易于扩大而引起临床症状。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