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91870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0
《节能是低碳发展第一战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节能是低碳发展第一战略前沿视点“碳减排”这个过去中国人很少接触到的词语如今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压迫着经济增长的大动脉。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正在成为全民话题。日前,能源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栓和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在谈到“低碳”话题时一致认为、节能是最干净、最便宜的能源,是低碳发展的第一战略。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概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盛行的“地大物博”的乐观情绪,曾经被中科院国情研究小组的一号国情研究报告《生存与发展》当头棒喝。20年前的这份报
2、告首次提出中国现代化过程将面临人口“三大高峰”、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等多重挑战,应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实施保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的观念置于时下,尤其显示出它的战略远见和厚重的警示意义。“长期以来,中国都以尽量满足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但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倪维斗指出,本世纪初国家设定的2020年使用30亿吨标准煤的总量目标现已达到,2020年估计达到50亿吨,大大超标;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近2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并且还有上升趋势。倪维斗认为:“当今社会不科学、不合
3、理的需求量太大,中国必须建立起总量控制概念,不能无限制地满足需求,尤其不能不计成本地追求GDP。”'‘中国的发展到底要用多少煤?要用多少油?各种资源都大量进口肯定是不行的,将来会出政治、经济问题。”倪维斗认为,应按照中国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估算,设定资源总量的天花板,在这个总量的框架下计算每年能够用多少,并限制使用量,而不是为了GDP毫无限制地投资、建设。有观点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加快提升经济实力的战略崛起期,这一阶段的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合理的。倪维斗提出质疑:提升的是否是可持续的经济实力?他举例说,我国的风力发电发展很快,从2006年
4、开始每年的装机容量都能翻番,但并网发电量极低,且核心技术并不掌握。从理论高度重新认识节能的重要性在国际碳减排压力与国内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能源问题,走到了一个必须确定未来战略方向的交叉路口。在多条“看起来很美”的可行路径中,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马重芳始终强调:节能、节能、节能!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马重芳表示支持,但是他认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可再生能源在现有能源结构中占有的绝对比例太少了,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发挥大作用。国际上称节能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核能之后的第五能源。有人将节能称为“负瓦特”革命,即减少瓦特的革命。节能优先,
5、已然被作为国策为中国的能源决策定下了基调。可是节能这场革命究竟能在中国掀起多大的风暴?■■■马重芳认为,这之间有一个重大的认识问题需要厘清一“必须提高到理论高度来重新认识节能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何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如何挖掘节能的潜质与空间,绝不仅仅是人们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和管理的问题。节能的基础科学问题有哪些?热能传递的规律是什么?热能强化涉及哪些基础理论问题?等等。马重芳认为,相对于节能优先的国策,之前人们对这些理论问题,注意得太不够了,投入得太不够了。在他看来,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热功转换”,这四个字也是中国节能问题
6、的本质。人类社会对于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通常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进而成为机械能或者电能,由此形成驱动力,支撑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在现阶段人类社会中,无须热功转换的动力体系很少。仅存在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温差热发电这三种技术体系。“这三项技术尽管都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但现阶段依然存在着技术路线难以把握的问题。”马重芳认为,''一旦仔细讨论这些技术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恐怕它们就站不住脚了。”热功转换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温度越高,温差越大,热功转换效率就越高。目前人类社会可以普遍实现的热功转换的效率是30%〜40%,大部分
7、未能得到利用而白白浪费掉了。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将是巨大的节能潜力之所在,也将是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人类仅仅满足于30%〜40%,甚至只有20%的热功转换效率,这是极不合理的。”马重芳说,“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就是要把单一热力循环变成复合循环。而我们要将近300年的单一热力循环格局打破,在理论和技术上作重大创新。留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节能应有国家层面的统筹安排如果按照汇率折算,2006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5倍和日本的7.2倍。冶金、化工等一些重要的工业设施,耗能高于发达国家水
8、平。陶文铃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因此,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要结合国情和能源结构特点制定策略。”陶文轻指出,在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空间,这还不包括减少发电输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的潜力。陶文栓认为,在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