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美术简史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

ID:45982620

大小:14.35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11-19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_第1页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_第2页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_第3页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_第4页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美术简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节古代中国美术绘画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法。中国画重神韵(写意),西洋画重形似(写实)。透视上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采用线条造型。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界线。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中国画以其特有的

2、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描绘对象的形貌、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的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一)人物画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

3、风俗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魏晋六朝时期人物画注重对形而上的神的关注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形,“以形写神”、“传神”,成了中国人物画的传统,由此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基调。这一时期提出的“形神”、“气韵”等绘画审美概念也是该阶级人物画成就的概括,现存的作品主要有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龙凤人物帛画》(战国)《龙舟人物帛画》(战国)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纵27.1cm横572.8cm)唐代经济高度发达,绘画也得到了超越性的发展,尤其是人物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风格,画技也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比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4、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被称作画圣的吴道子,画技高超、笔法娴熟,“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唐玄宗),“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吴带当风”,以至后人在谈论他时多加以渲染和神话。阎立本(唐)《步辇图》(传)吴道子(唐)《天王送子图》(局部,宋摹本)张萱(唐)《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捣练图》(传)周昉(唐)《簪花仕女图》临摹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张择端(宋)《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二)山水画山水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

5、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李思训的金碧山水(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王维的水墨山水(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水墨山水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李昭道《明皇幸蜀图》(传)王维《雪溪图》五代、宋代山水画大兴。五代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有荆关,南有董巨”)。宋代南北竞辉,北宋时期李成、范宽、米芾与米友仁的水墨山水,“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荆浩(

6、五代)《匡庐图》(传)关仝(五代)《关山行旅图》董源(五代)《潇湘图》巨然(五代)《秋山问道图》 《层岩丛树图》李成《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范宽(宋)《溪山行旅图》米芾(宋)《春山瑞松图》“米点山水”、“米氏云山”米友仁(宋)《潇湘奇观图卷》(局部)李唐(南宋)《万壑松风图》刘松年(南宋)《四景山水图》局部马远(南宋)《踏歌图》夏圭(南宋)《烟岫林居图》夏圭(南宋)《溪山清远图》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开创新风。“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

7、治的愤懑之情。他们崇尚“士气”,强调神韵,讲求笔墨情趣,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黄公望(元)《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吴镇(元)《渔父图》倪瓒(元)《容膝斋图》 《渔庄秋霁图》王蒙(元)《春山读书图》 《清卞隐居图》清初“四僧”是指朱耷(八大山人)、朱若极(石涛)、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石涛(清)《淮阳洁秋图》

8、《山水清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