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79308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对生态建筑的新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自然、技术、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对生态建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关键词】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美学;因地制宜随着全球生态坏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切期望,生态思维[1]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维模式,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将进一步对整个规划和建筑甚至是人居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
2、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2-3],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然而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木文结合我国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生态建筑的新内涵,分析了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建筑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1、生态建筑的新内涵早期生态建筑的思维理念多半是仅考虑环境和生态问题,缺乏美学内涵和人类居住的适宜性论述,当人类在不断反省过程中把生态建筑纳入国计民生的大事时,人们对生态建筑的研
3、究与设计也就不断充实起来。从概念上说,可以认为当代“生态建筑”是以生态美学为支撑、以生态技术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力求建筑与人、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新型建筑范式,这便是当代生态建筑的新内涵[4]。生态美学对生态建筑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自然美与技术美的互通性上。现代科学技术之美与原始生态天然之美相互融合、相互共生,后者是生态美学追求的重要价值,而前者则是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支撑。实现牛态建筑,必须以强大的技术作为依托和保障,现在较为成熟的技术有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新型材料,包插新型混凝土、活性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一
4、般概括为城市生态保护应与土地高效利用相融合;建筑设计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筑与环境的平衡;房地产商、规划师、建筑师以及城市管理者都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学习、研究并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2生态建筑的影响因素2.1自然因素生态建筑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来源于自然、取决于自然和回归于自然,自然因素对生态建筑的重耍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更是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样,自然环境中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和丿制围景观等要索也制约着生态建筑,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好这些因素,实现建筑的生态化与可
5、持续发展。2.2技术因素生态建筑实现过程屮所涉及到的各种科学技术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从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生态建筑材料的获取和加工,以及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和处理都关系到生态建筑实现的品质。只有因地制宜地把这些科学技术运用好,才能做到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2.3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时刻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同样,生态建筑的发展也与经济因素不可分割。经济的发展与滞后,地区的发达与落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实施,并进一步影响到生态建筑的发展。2.4人文因素生态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建筑活
6、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置可否地涉及到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因地制宜地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将各地区朴素的生态观与生态设计理念相结合,使生态建筑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3、我国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3.1节能环保建材的开发在所有人造材料中,建筑材料是目前资源和环境负荷最重又具有巨大节约潜力的材料,而且还是可以成为再生资源的材料。建筑材料很容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健康安全造成损害和威胁。据统计,我国单位数量产品的能耗与资源消耗比先进国家高得多,资源再利用率低,社会最终产
7、品只是原料投入的30%,大部分原料变成了废弃物,既消耗了宝贵的资源、能源,乂严重污染了环境。因此,应人力发展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为建造生态建筑、为创造与「I然环境协调的人类环境打下基础。2.2整合性设计模式当前国内生态建筑的建设实践可以发现,在传统建筑设计模式背景下,比较普遍地存在一种“创可贴式”的伪牛态建筑。大江南北的生态建筑普遍釆用了包括屋顶绿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十大”流行生态建筑技术,在一拥而上的技术拼盘中,将众多流行生态技术被强加于传统建筑上,暴露出建设方和建筑师对技术措施缺乏了解,忽视地域差异、经济效益以及建筑整体生态效率问题
8、,所谓的生态技术常沦为风格标签[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