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78955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微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本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微探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那么对于高屮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并贯彻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呢?木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1手握指挥棒,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牛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动起来•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不是“告诉教学”,不能以为还是自己讲来得痛快•教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来操练、來思考•让学生每次在遇到陌生的风景时,都能主动参与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从最初的“空”到过程中的“有”,最后内化总结为一个整体意义上的“实”,
2、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印象深刻,运用自如.这里有个误区就是有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就是放任学生去自己学习,笔者认为以生为本的探究式学习当然不是指放任学生,我们教师要充分把指挥棒握在手中,关键在于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引导.例如,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展示成功的思维过程,也要暴露其思维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是情理Z中的推理,久而久Z,他们便向你学会了怎样解题•这样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是有法可循的,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即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
3、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使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物理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也不多,为此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物理素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索质教育的新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才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冃标.2制作导学案,让学牛的活动冇序施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完全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凭空想象或是从教材文本表面去学习,知识面和深度是有限的,那么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为了
4、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和概念,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应该制定导学案,目的在于促学导教.笔者在制定和使用导学案时木着“先学后导、顺学而导”的原则,通过设置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规律或疑点,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井然有序.(1)制定导学案,从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出发,设置导学案,并在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导学案上对于重点内容要作强调.(2)预学成果展示(课堂的前一部分约10分钟):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及本课内容,让学生(根据所教内容的学科地位选对应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预学成果,这个过程可以是口头展示,也可以是让学生上來演示实验给英他学生看,还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
5、考、讨论、回答等多种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3)知识重、难点再交流(这个环节在成果展示后,约5分钟人在学生预习、讨论、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是举出例题1)引导学生对木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进行讨论,并帮助学生进行概念与方法的提炼和归纳.(4)拓展提高应用(约15分钟):在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的重难点、技能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给出例题2、例题3),这时可以是学生自主完成,如果例题具有探讨性应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対于一些技巧题、有难度题,教师耍在巡视过程中口头点拨引导,使其快速完成•一定时间后分组展示叙述其
6、思路过程(也可以是将巡视过程中学生的过程实物投影)•展示不同思维方法或错误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有其他不同方法也可以展示,并及时在评价台进行评价计分,学生在学案上补充完整.(5)归纳总结评价(约5分钟):学生总结,相互补充,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并且对本节课小组个人的表现情况结合评价台得分进行表扬.(6)学习成果检测(约10分钟):为了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课堂上提供一份与课堂所教内容相匹配的一套检测题(1~3题不等),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下课收交后批阅.3抓住教学细节,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教学而言更应该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下面我就具体以
7、一节物理课一一“力的合成”为例进行分析.3.1自主预学:分力与合力给学生提供两幅图,(图1是两个同学共同提一个重物,图2是1个同学一只手提相同的重物)问题1:比较图1和图2,总结什么是分力、合力?学生通过这个问题,查找书木,找到分力与合力的概念.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等效替代”问题2:同一方向上二力合成,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两分力之和等于合力.猜想1: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呢?合力与分力大小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猜想结果,有了验证的需要.问题3:两根绳子成角度吊起一串钩码(5个),能否找到一个力作用效果与两根绳子的作用效果相同?能够用作图的方法准确地画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