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恩格斯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

ID:45977738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_第1页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_第2页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的悲剧观念汉师0701张纪红1502070126对悲剧的看法,历史的学圣哲人都见仁见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情绪、情感着手,黑格尔、别林斯基着重伦理方面,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是从个性角度分析悲剧。马克思、恩格斯与他们迥然冇别,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这一高度來把握悲剧。“丿力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最简要的概括了马恩悲剧观的实质和基本内涵。这—•观点体现了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貝-有高度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义。马恩悲剧理论的产牛•可以说是对前人探索成果的科学总

2、结和重大突破。关于悲剧,马恩没冇进行系统地阐述,他们的悲剧观主要体现在1859年他们写给拉萨尔的两封信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先后给拉萨尔写了信,对拉庐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从一定历史时期的阶级、阶级关系与阶级矛盾中,从当时阶级斗争的总情势中,从与人民革命运动的关系中,揭示出了悲剧产生的深刻原因。。基于革命悲剧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马恩対悲剧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衡量标准,即悲剧冲突是否代表新制度、新的革命阶级的毁火。在这种悲剧屮,是不允许【口的、落后的社会制度来充当被毁火主角。此时,马恩不约而同地对拉萨尔的《非兰茨•冯

3、•济金根》提出了批判,也正是在这一批评屮,完善了马恩关于悲剧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弟兰茨•冯•济金根》的批判中的悲剧观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站在在历史的角度分析济金根的悲剧命运的。济金根代表没落的骑士,他领导的暴动貝有改良性质。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改革帝制”。但是,他们的这种要求在当时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贵族民主制是“属于最原始的社会形态中的一种形态,以后都很自然地发展成为完备的封建等级制度,而封建等级制度显然已经是更高阶段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438页)。另外,贵族骑士在当时是得不到同盟者

4、支援的。市民阶层和农民阶层和贵族骑丄阶层是対立的。但是如果骑丄暴动不同一切反对派结成联盟,尤其是与农民结成联盟,就不可能収得胜利。因此,济金根、胡背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是历史的悲剧,马克思恩格斯止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到了这一点,从丿力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了济金根的悲剧。可见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种制度等等是否具有悲剧性,是有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历史的标准。凡是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性的人物、事件、制度等等,他们的毁灭就貝有悲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中的核心的东西。第二,在悲剧冲突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萨尔貝有不同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悲

5、剧主人公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在激烈尖锐的冲突中,把自己置于冲突的“两方面Z间”,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时集中表述出来这一悲剧观念。马克思他指出「'济金根的覆火并不是由于他的狡诈”这类性格缺陷,而是他的立场问题,即他身为落后、垂死阶级的代表却“自以为是革命者”,这就决定了其自身的深刻的才盾。一方血,他既要革命,“就必须在一开始发动(起义)的时候就直接诉诸城市和农民,就是说,正好诉诸那些本身的发展就等于否定骑丄制度的阶级”,但另一方面,由于他本身就是骑士的代表,他乂不可能釆取与农民和城市联合的方式,他

6、只能釆取“骑士纷争的方式”。这样一来,他就“一方面使自己变成当代思想的传播者,另一方而代表着反动阶级的利益”。表现在行动上就成了“他一方血不得不向他的骑士宣扬与城市友好等等,另一方面自己又乐于在城市屮施行强权司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340〜341.)。恩格斯也认为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才盾:—•方而是坚决反对■过解放农民的贵族,另一方而是农民,而这两个人(指济金根和胡登)却置于这两方而Z间。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346.)。“置于两方血•之间”的悲剧观

7、念在中外古今的悲剧和悲剧性文学杰作屮得到充分验证。19世纪以来,作家更加关怀个人的命运,他们用各种艺术形式叙述着种种人间悲剧,但无论是哪国的哪一位作家,在讲述“置于两方而”的悲剧这一点上,却有界曲同工之妙。比如俄国著名的“多余人”的悲剧,其根源早被赫尔岑一语破的:“既不愿与政府合作,也不能和人民诂在一起。”《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他就在野心和良心的冲突中坚定地“埋葬掉年轻人最示一滴眼泪”而《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既要依附权贵,实现自己的野心往上爬于连又时而自发时而自觉地要求保持他平民阶级的骨气和良心,这就必然地常常和教会、贵族以及大资

8、产阶级发生冲突。西方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中国的悲剧和悲剧性文学同样证明,“置于两方而之间”是悲剧的至深内在根源。我们已反复提及的项羽、岳0等悲剧英雄是这样,屈原、韩信不也是这样吗?屈原大概就是岳飞那一类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