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ID:45977318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_第1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_第2页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过程,是自身内在的矛盾的自我运动过程,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从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来看,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都是不断的实践得到认识,再通过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反复的过程。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认识,不断完善理论体系,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一、实践的本质与特性实践

2、的木质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并非外在的对立,而是统一中的内在统一,是对立之中的统一。实践的过程,是自身内在矛盾的自我运动过程;是主体与客体Z间不断发生矛盾、解决矛盾、再发生再解决的过程;是主观改造客观、同时客观改造主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实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客观物质性。构成整个实践过程的诸要素一一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即为人、客体、工具等,这些都是可以实实在在感知的客观实在。没有离开客观实在的实践。第二、自觉能动性。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是有意识的从事社会活动,有意识、有FI的的改造社会,在社会中生存的。这是与动物最

3、大的不同。动物是被动适应社会的,而人类是主动适应社会的。例如人发现火,用火来将食物弄熟,直到今天人们的饮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形形色色的样式。这个过程,是一种人带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而蚂蚁筑巢、蜘蛛结网等看似有意识的活动,实际上只是动物获得实物和保护自己的适应手段。第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指出:'因此,说道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一一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像只耍一说到生产,我们活着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活着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一一这种生产事实

4、上市我们研究的本题。'”①二、实践是认识的來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均来自于实践。我们可以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在社会实践中,人民首先获得的是感性直接经验,得到一定的感性材料,再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抓住木质,达到理性思维。无论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产生,还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都离不开实践的基础作用。同时,理性认识要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变为现实,则更需要借助于实践,使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对于人们的认识过程来说,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表现,认识

5、的辩证运动,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②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不断发展认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和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变化和完善的。“马克思扬弃了旧哲学及其实践观的局限,创立了科学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②常莎、王茜:《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新型》,《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94页。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大学和'博士论文’时期、《莱茵

6、报》和《德法年鉴》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神圣家族》时期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①近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也不断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经受住了检验,也得到了丰富和完整。“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毛泽东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科学实践观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增添了新的理论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②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关注于“人”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

7、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③相较于其他哲学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将目光聚焦于“人”,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为了改变现存人类世界的实践活动而创立的,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因。人的概念很大。具体来说,在阶级社会之中,每个阶级都是以符合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的阶级是实践的主体,也就是说广大劳动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主体。这是因为广大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接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

8、前进的决定力量。五、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方面。实践的具体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生产实践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