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62888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应急,在人类的生活中经常遇见,一旦提到应急,人们就会联想到突发事件。也自然而然会想到消防.医院、公安、政府部门等等机关单位。它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人们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古今中外皆然,莫不如此。而作为我们医疗卫生人员主要是针对发生在卫生系统应急领域里的事件,其直接处置主体就是医院,所以我们急救应急人员则是医疗应急的先锋战士。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若控制不当,带来的危害往往大于或超过疾病(事件)本身所导致的直接伤亡与损失,除了造成对公众健康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损害,更甚者还会引起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因此及时有效地增强
2、应急突发事件中的医疗处置,是摆在各级医院面前一个新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近期发生的11.14西安高新区液化气罐泄漏爆炸事件,造成10人死亡,37人受伤,以及11.16甘肃省正宁县校车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44名幼儿受伤,其中部分幼儿伤情严重。这两起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经历了多重卫生应急考验的我们再次行动起来,奔赴一线,救治伤员,在此关键时刻,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事件发生后,各级领导包括急救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抢救、控制伤情、立即收治,并迅速成立抢救小组。尤其是在11・16事件中,我院迅速成立了急救小组,下设医疗小组,护理小组,以挽救幼儿的生命为前提,开通
3、绿色通道,免费抢救收治6名伤情危重的幼儿。同时,积极组织各科专家进行会诊,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分类救治,各类专家及护士24小待命,并进行24小时病情监护,一旦病情反复,可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我院领导及所有医护人员,紧抓时间、周密安排、果断处理、为挽救患儿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正是这及时、高效、周密的安排进一步降低了这两起事件的风险性,有力地挽救了部分民众的生命。当然,从这两起事件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中,我们医务人员仍然处于被动状态,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多样性,我们的应急预案也呈现其弊端性。应急预案的本质是以预防为主,单一的应急预案并不能有针
4、对性的进行,急救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专业性的脱节,危急患者的生命。现代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专业性、多样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才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是摆在所有医护人员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具体来说,在面对突发事件中的医疗处置,医护人员的处置能力,专业素质和组织实施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坚持救死扶伤精神,实行人道主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医护人员容易受到利益驱动,出现见利忘义,拒收病人的现象。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在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以专业的素质
5、,精湛的医术,挽救每一个患者生命。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积极树立战备意识,做到常备不懈。我们医护人员,特别是急救人员,一定要提高医院对突发事件中制定出全的医疗处置的意识,在全院开展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面、有效地抢救措施,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应急管理处置预案,遇到突发事件时,根据事件情况,分类启动预案,有针对性的进行突发事件处置。在此基础上,也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为挽救民众生命保驾护航。三、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通过这两起突发事件中的医疗处置,我们可以看出,上下统一,分级管理、统筹指挥,为控制此次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各级医院建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调动全院相关专
6、家积极参与,为一线科室做好后备保障,并且要做到各负其责,确保应急工作更加紧张有序。加强应急管理,体现急救特点。在急诊方面可以在急诊科的初诊区将病人按照病情危重程度分诊进入红、黄、绿不同区域,一旦重危病人进入红区,医院相关人员立即到位进行抢救,病情稳定后分别转入黄、绿区域。有些医院急诊科的条件有限,也可以分类处置,在急诊诊断清楚后,立即送往对应科室。在急救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有效沟通,,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分诊、分类——初步诊治(抢救)——急诊留观——EICU或者专科病房的一体化服务,科学、合理、有效的保证了急救医疗的质量。五、及时做好后期心理疏导、消除恐慌情绪。11.1
7、6事件中,受伤人员都是年幼儿童,这对幼儿的成长之路留下了一层不可抹去的心理阴影。作为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使他们消除紧张心理,树立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出院。例如,我院在对6名幼儿开展心里疏导过程中,以我院精神心理科专家为核心,成立心理疏导小组,为受伤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抚慰。一方面,了解受伤儿童的伤情和治疗恢复情况,另一方面,观察患儿心理健康恢复情况,根据每个患儿的状况,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疏导,要求孩子家长,要和医护人员做好配合,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