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ID:45960799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_第1页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_第2页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_第3页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_第4页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高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就是为了促使他们成为高校专门人才与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精神动力,促使他们才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借此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是未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坚,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要促使他们不断地去发掘、整理、倡导和传播优秀的民族精神,身先士卒地实践民族精神,从自身的作风中体现民族的优秀品质,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

2、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带动整个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更新。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二、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状及其原因民族精神的培育,总是同一个人对祖国历史与现

3、状的正确认识相联系的。遗憾的是现在有些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知之甚少,对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对时代课题不感兴趣,对时事政治比较漠然,对国家的政策方针知之甚少,一心只埋头于本专业的学习,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原则。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在报纸上谈及一美国友人是这样评价中国留学生的:“他们的英文都非常好,但就是分不清长江和黄河,也就是没有历史观念。”我们动辄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居。而如今,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留学生竟连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

4、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发展到新世纪的一个沉重的“尴尬”。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基础教育忽略对学生的本国历史文化教育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史科目的传统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学校拼命追求升学率的功利心理导致历史科目备受冷落,再加上电视媒体一味迎合观众的情趣,不负责任地将历史事实扭曲,胡编乱造,将严肃的历史事实杜撰成诙谐、轻松的喜剧故事。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面窄、肤浅,甚至错误,这一现状令人堪忧!1.高等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随着社会主

5、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建设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校在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同时,将科研成果,校园环境建设,引进人才等硬件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部分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却被弱化、忽视,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多的只是流于表面,教育形式上也缺乏创新。单一、枯燥的教育形式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把优秀的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民族精神的培育也就无从说起,由于高校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塑造上的不力,导致严重后果已是屡见不鲜了。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

6、重要的教育场所,因此在这一过程,学校发挥主动性,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十分关键的。3•大学生缺乏强烈的时代感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民族精神的培育,培育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是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而当代高校学生缺乏强烈的时代感,对时事的关注较少,只埋头于书本知识,跟不上时代步伐,思想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拘泥于传统,机械地保持民族精神原始内容和表现的形式。缺乏强烈的时代感,不仅不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实质上是抛弃民族精神,背离民族精神。因此当代高校学生应站在时代的潮头,按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民族精神的内容,才能使

7、民族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撑起民族的精神大厦!4•大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比较单薄民族精神的培养有赖于个人的接受与认同。民族精神是一种内在灵魂,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每个个体对它的认同、接受。真正的民族精神是深植于具有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人之中,是内化于个人心理意识,言论行为之中。离开个人的接受与认同,民族精神难以培育,更不可能成为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之源。当代高校学生,他们缺乏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缺乏民族主体地位的意识对有关民族精神的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不感兴趣,对各类有关民族精神的主题宣传教育,各类精神文明创

8、建活动漠不关心。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必须选择有效的对策,才能促使高校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奋发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