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58195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我国FDI承接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FDI承接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当前,国际投资虽有一定回升,但仍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球投资处于增速低迷的状态,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放慢,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链整合的速度加快,屮国东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优势下降,产业升级压力加大,中酋部地区产业转移条件改善,中国将在结构调整和外商投资产业链延伸中经历国际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结构调试。一、当前我国投资环境呈现总体平稳与阶段性恶化并存的特点国际产业转移(IntemationalIndustrialTransfer,IIT)是全球经济一休化进程中的产业活动现象,它是指产业活动跨越国界,形成产业生产要素的跨国
2、优化配置,其实现形势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即FDL从长远而言,中国的投资环境将保持总体平稳,但阶段性恶化频仍己在所难免o2012年前3季度,中国实际利用外资834.2亿美元,同比下降3.8%,吸引外资的压力增大,但中国依然是国际产业转移和FDI最为重要的承接地,2011年吸收FDI为1240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FDI流入国家。国际金融危机以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大幅下滑,2011年全球FDI为1.5万亿美元,较2007年的峰值下降24%,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超过发达经济体,约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52%。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扩张的进度有所放缓,但结构变动的速度有所加
3、快,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产业转移逐渐发展为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依次递进和并存的产业转移,并且产业转移凸显空间扩散的特征,转移的重心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移动的趋势十分明显,有利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平衡增长。二、我国承接FDI的行业和地区特征金融危机加速了我国行业和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转移的三次产业结构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从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点,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特点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主要依赖的是我国丰裕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近年来这种行业结构特
4、点正在转变。第二产业失去外商投资的绝对优势地位,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比重大幅提升。如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为1.95%、73.48%和24.57%,2010年则分别变为1.67%、46.94%和51.39%,第二产业下降了2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26.8个百分点。2、FDI的制造业集中度过高外商投资集屮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依然严峻。从外商投资的行业细分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比重维持在60%的水平以上,这显然不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软化,不利于我国充分运用外商投资的
5、溢出效应,增强承接高端产业或高端产业链环节的国际转移的能力,也不利于减轻我国对高污染、高能耗发展方式的依赖。3、承接能力地区间转移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地区内转移和地区间转移并发的特征。东屮西部三大区域构成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三大区块,其屮东部地区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中西部地区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劳动力等要素条件;东部地区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形成了三个经济辐射带,推动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承担着研发、设计、销售和服务等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国际转移,具备了承接较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转移的要素基础;屮西部地区依赖资源禀赋、要素成本等优势,具备了接收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转移的
6、能力。[论文网]4、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布不均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承载能力趋近饱和,中西部地区国际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承载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载体。目前,我国共有9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东部地区47个,中部地区21个,西部地区22个。2010年东中西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产值分别为57880亿元、12962亿元和6698亿元,东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产值、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应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仍然较小,占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开发区为空间载体,形成要素集聚化、能源集约化、内外一体化的
7、开放型经济功能区,预计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起到坚硬的支点作用。三、国际产业转移在我国的发展方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仍将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模式。在相当的时期内,中国仍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Z间维持着极大的经济和技术的梯度差,从而具备了国际技术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势能。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仍将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只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由制造业为主体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的方向前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