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

ID:45956298

大小:38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9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_第1页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_第2页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_第3页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_第4页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兼顾效率与公平下的分配政策探讨郭允2003010589清华大学精仪系制34班邵臣人2003010583清华大学精仪系制34班张京京2003010485清华大学精仪系制31班肖融2003010590清华大学精仪系制34班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建国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经历了相当的变迁:从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允许把其他分配方式作为按劳分配这一主体的补充,再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的制度,并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变迁背后的蕴涵着什么样的理论背景?收入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注重公平的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注重效率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所有制及市场竞争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2)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机器等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必然导出按劳分配在社会公有

3、制条件下,有劳动力的社会成员参加劳动,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扣除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社会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经典的、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可以很好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他们的收入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劳动所得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直接联系起来,促使劳动者从物质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促使劳动者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经典的按劳分配方式在我国的社会

4、主义初级阶段从未真正实现过,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行按劳分配制度,试行过多种形式的分配方案。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分配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一些人还误认为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以前,经济生活中一直盛行的实际上是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又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主义的作法,一概加以排斥,结果又从另一个角度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下表便是各个国家在1950年后直至1978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增长绩效对比,由图可见,中国在改革开放之

5、前的经济增长绩效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应该说,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来源于多个方面的。但是,不良的分配方式及制度所造成的激励不足,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Percapitaincomein1990dollars)19501978USA957318168Japan187312186Korea8764124Taiwan9225044China6141352AngusMaddison,MonitoringtheWorldEconomy,1820-1992生产力前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所有制前提:完全的全民所有制;社会经济

6、形式前提:产品经济;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我国过去尝试的“按劳分配制度”,并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制度,而是一种集权型的“计划分配制度”。具体做法是:第一,全国实行统一的工资级别制;第二,国家通过单位直接向工人分配,职工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和经营状况无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效率难以保证。由于计划分配制度存在信息不充分、计划者的有限理性和庞大行政层级体制的僵化等难以克服的缺陷,计划分配制度尝试的结果是很不成功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社会主

7、义的分配原则,决不允许把它当作资本主义原则来反对。”“人民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坚决纠正平均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

8、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大(1997年)报告简单地说,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来分配收入。具体来说,它包括下面两层含义。第一,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与其它非劳动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入的分配。实际上,劳动只是参与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之一。第二,各生产要素收入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对于国民收入的贡献。要素的数量,质量,以及它的稀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