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

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

ID:45948426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_第1页
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_第2页
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多功能酶标仪选择的要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年来,随着多功能酶标仪在国内各高校实验室逐渐推广开来,多功能酶标仪品牌和型号也逐渐多了起来,乱花渐欲迷人眼。除了三大传统优势品牌PE、MD和TECAN,还出现了众多后來者插足此市场,如收购了芬兰雷勃的Thermo、从发光起家的Berthold.针对药筛领域的BMG以及新兴的BioTek等品牌。各品牌都冇各自的一个其至多个系列产品线,特性各不和同,选购时各种技术参数、技术指标令人眼花缭乱。木文尝试从用户实际使用的角度,探讨应该如何看待花样繁多的参数特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多功能酶标仪。一、滤片Vs光栅多功能酶标

2、仪的分类方法众多,但域简单的莫过于用他们的滤光方式來作分界线。一般來说,可以分为滤光片型和光栅型两大类。当然也冇一些型号,例如Synergy4filEnVision等,一台机器里而同时装上了滤光片和光栅。但是滤片和光栅并不能同时完成同一个检测,还是想用光栅的时候用光栅,该用滤片的时候用滤片;还有一些实验非用其中一个不可,另-•模块实现不了的。所以这类仪器本质上还只是把滤片和光柵放在了-•起,并没有使两者糅合而产生新的技术突破。总体來说,滤片技术山于发展已久,配介二向色镜(•其实也就是另一模式的滤光反光滤镜)等光路系统,可以实

3、现人部分实验的需要。U前常规多功能酶标仪屮最高的检测灵敏度就是用滤光片型做出來的,例如TECANInfiniteF500的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达到0.04fmol/?L(荧光素,384孔/80ul)。但是滤光片型仪器山于受限于滤片的波长和数最限制,不可能满足11益增加的实验类型的检测需要,而且有时需要对物质的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研究,所以后來就诞生了光栅型的仪器。最先推出光柵的是MD公司,其光栅习惯上称为单光栅。由丁-光纯度的不足,在光栅的后面乂加入了-•纽带阻滤片,再把杂光过滤一遍,达到了5x10-4的杂光率,基木与纯

4、粹的滤光片系统一致。后來TECAN又发展出了双光栅技术,通过两次光栅滤光,杂光率降到了10・6。后來,Thermo、BioTek和PE的部分新款仪器等都使用了类似双光栅技术。山于激发和发射各用了一组双光栅,此类机器又被称为四光栅型多功能酶标仪。光栅型酶标仪的推陈出新,使得川户在波长选择上不再受限,而且在杂光率、带宽控制等性能上还超越了滤光片系统。例如,TECAN公司在2008年底推出使用了第三代四光栅系统的M1000酶标仪,杂光率降到了2x10-7的新低,还实现了带宽2.5〜20nm连续可调。这些都是目前滤光片型酶标仪所不能

5、或者较难实现的。二、杂光率&波长准确性光栅型滤光系统俨然已经成为了忖前通用性多功能酶标仪的主流,多家厂家共同努力,已经把光栅技术推到了历史新高。在光柵的众多技术参数之中,最关键的无疑就是光柵的杂光率和波长选择的准确性了。杂光率指得就是光源通过光栅后,得到的光线屮,“不需耍”的波长的光占所标称波长的光的比例,表征了滤光的纯度。由于光线干涉、衍射等的复杂性,无论使用滤光片还是光栅,杂光都是不可避免的。各种滤光技术的本质就是要想办法把杂光尽可能地去抻。-般來说,滤光片型的杂光率在10-4〜10-5Z间,光栅型的可以做到10-6〜1

6、0-7。山于此类杂光是非特异的,而仕会直接进入最后的检测器,所以有多少的杂光就会引入多少的随机误差。在荧光等检测过程中,山于检测器存在放大效应,杂光率的干扰也会被指数级放大。因此,杂光率就是一个滤光系统的首要性能指标。光栅的另-个重耍指标就是波长选择的准确性。因为很多检测是依赖于物质在某个波长的特征图谱。就像DNA/RNA的OD260浓度测定,实际检测波长偏离260nm儿个nm以上的话,0D值与最终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一组性能优良的光栅系统,他的波长选择准确性应该是在±0.5〜Z间。波长偏离过大有时就会影响

7、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这两个可谓是光栅甚至滤光片滤光系统址关键的技术参数,直接影响到的是得到数据是否是真正所耍测量的结果,是实验结果可靠性的最基本要求。三、认证〉参数在保证检测可靠的基础上,不同仪器的下一个差异就体现在检测的灵敏度上面,这时人们关心的就是仪器能够检测到多弱的信号。灵敏度涉及了整个光路系统的设计和选料,很难说某一个部件会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冇一点,在各种单功能检测项H中,光吸收检测用非放大型的光电二极管、荧光检测用光电倍增管、发光检测用专门设计的单光子计数光电倍增管,这三种不同的检测器是各自检测领域的优先选择。各单

8、项检测的最优结果都是用相应检测器完成的。当然也冇的仪器出于成木等考虑,用一个检测器兼容多种检测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实验需求,但是在性能上也会冇所牺牲折屮,无法实现各项检测都达到最优化。关于灵敏度的定义和检测标准,毎个厂家都有各自的描述,都会说自己是怎样怎样好,很难有一个直观的客观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