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44997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针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拔罐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眩晕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笔者于2005年6月〜2007年8月采用针灸配合拔罐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6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体征:眩晕为主症,呈间歇性,并与头部活动有关,颈部活动受限、压痛,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颈椎X线:颈椎侧弯,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并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梅尼埃氏征等类似疾病或具备手术指征者。随
2、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取针灸加拔罐。针灸疗法: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保持颈部舒适及松弛。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2号1.5寸毫针,针风池向对侧目内眦方向刺入1寸;针颈百劳直刺1寸;针百会向后顶方向沿皮下平刺0.5〜1寸;针养老直刺0・5寸;针列缺向
3、肘部斜刺0.5寸,使针感向上传至肘部;针合谷直刺1寸。均采用复式手法(兼有提插捻转之效而手法快速轻柔)进针,再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s,其中颈百劳温针灸10〜20分钟,除颈百劳外余穴每lOmin行针1次。诸穴留针30mino若血压忽高忽低者加扶突,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丰隆,视觉变化者加睛明、攒竹,心悸汗出者加神门、内关,头痛者加完骨、头维,耳鸣者加听宫、听会、翳风。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5疗程。又行火罐疗法:取穴为大椎与双侧大杼。操作时选择大号玻璃罐,在颈背部常规消毒后,应用闪火法,用镶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
4、在罐内绕一圈即抽出,迅速将罐子罩在穴位上。2.2对照组:西比灵口服,每次5nig,每天2次,2周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5天,治疗2〜3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九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体征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体征及X情况均无改善。3.2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体会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头为诸阳之会,脑
5、为元神之府”,阳气不足则不能上达清窍而出现头晕目眩之症。故取督脉与三阳经交会穴百会能调理、振奋全身之阳气,使气血上行,滋养脑络。足太阳膀胱经多气多血,温针灸位于其上的经外奇穴颈百劳,使颈项部经脉通畅,气血上荣于脑。取足少阳胆经风池穴,可升发阳经气血,上充髓海。养老为手太阳经那穴,清醒明目、舒筋活血之效尤佳。四总穴歌云"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列缺为手太阴经之络穴,一络通二经,配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治疗头项强痛之功尤著。诸穴合用使颈项部受阻之经脉气血通畅上行,脑髓充益而止晕。又大杼穴是骨之会穴,手足太阳经交会穴,其内上方是椎动脉经过之处。大
6、杼拔火罐治疗眩晕要比单用针刺效果好,既能温通头部诸阳经脉,使紧张强直的颈项部肌肉放松,又由热传导以扩张血管,不仅推动脑的血流量,还有壮骨生髓健脑之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