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探究行吗

这样探究行吗

ID:45943723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这样探究行吗_第1页
这样探究行吗_第2页
这样探究行吗_第3页
这样探究行吗_第4页
这样探究行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这样探究行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这样探究行吗今年3月25日晚上,在武汉小学笔者有幸参加T“湖北省'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研究”课题组研讨活动。活动中,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的一位教师介绍了他们学校设计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名为“小纸片,大玄机”。听完介绍后笔者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教师一起探讨、批评指正。一、简要的记录黄石市市府路小学教师设计的“小纸片,大玄机”这节课属于“小课题”形式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这节课引导学生研究的问题是:一张正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下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将这张纸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如右上图),怎样剪,折成的长方体

2、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教师特别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高取整数厘米。教师首先引导全班学生一起研究边长为18厘米的正方形如何剪所得的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容积最大,以获得初步的探索规律。然后将学生分两大组分别研究边长为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纸,并完成如下的记录表:折成容器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研究,从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高入手,把高依次想成1,2,3,4……再分别算出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容积,并找岀容积最大的情况。学生研究后找出的最大容积情况如下:原正方形纸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得出结论:当剪下小正方形的边长(即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形状

3、容器的高)是原正方形纸边长的时,折成的长方体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这时教师指出:这个规律是否真的存在,我们进一步用数据来验证。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边长30、36厘米的正方形纸进行验证。从以上的简要记录中可以看出,活动设计者可谓是颇有智慧、独具慧眼,他从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生活问题中找到了适合学生探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的过程、交流各自的发现,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是值得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的。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节课的探究过程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二、值得商榷的问题1.教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高取整数厘米”合理吗?

4、学生分组研究前,教师特别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高取整数厘米。很显然,取整数厘米,学生的探究次数是有限的,计算也较容易,但却存在着一个问题。试想,如果学生用长、宽、高取整数厘米的办法研究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高是3厘米时,折成的长方体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见右上表),但这显然与''当剪下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正方形纸边长的时,折成的长方体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这一结论不符。的错,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完全归纳法仍是一个探寻规律、发现规律的好办法。那么,取消“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高取整数厘米”,是不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显然也不是。这样一来

5、学生就要探究无数次,因为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高可以是0.1、0.24、0.312、0.4278……学生将无从下手。2.教师指定研究边长为12、18、24、30、36厘米的正方形合适吗?活动设计中,教师为了让学生顺利得出结论,精心选择了边长为12、18、24、30、36厘米的正方形进行研究,以利于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正确结论。可是,指定若干个数据进行研究不符合“不完全归纳法”探索问题的常理。“不完全归纳法”是从一类对象中部分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的归纳推理方法。这里的“部分对象”应是“一类对象”中的任意“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应有在一定范围

6、内选择研究对象(边长为任意长度正方形)的权利,也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总之,在此活动设计中,探究过程存在一定漏洞,得出的结论还不足以让人信服。三、改进的建议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笔者个人建议本次活动课的探究部分可以作如下改进。将探究过程分为两大步骤。第一大步骤:初得结论。引导学生探究“边长为6厘米倍数的正方形怎样剪,折成的长方体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这时,学生可自由选取边长为6厘米倍数的任何一个正方形来研究。教师仍然提示“折成长方体形状容器的长、宽、高取整数厘米”以简化研究过程,方便研究。这样,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边长为6厘米倍数的正

7、方形,当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正方形纸边长的时,折成的长方体形状容器的容积最大。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正方形边长不是6厘米的倍数,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规律呢?转而进入第二大步骤。第二大步骤:结论推广。让学生猜想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再想办法进行验证。这时就不再限定“长、宽、高取整数厘米”。在验证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步骤中的记录表,让学生发现折成的容器的高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时,容器的容积变化特点是先变大,到达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再让学生讨论可以如何验证。实际上,验证时,学生可以先找出待验证的“最大容积”及这时容器的高,然后只需验证比这个“高”多一点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