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ID:45933688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_第1页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_第2页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_第3页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_第4页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论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摘要】《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集屮记录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从中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才思敏捷,见解深刻,诲人不倦,以及孔子对弟子们的一片爱心。合作原则主要内容是人们在言语交流过程中,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就要互相配合。而在《论语》中,由于特殊原因,孔子经常有意无意地违反合作原则。【关键词】合作原则;《论语》合作原则(ThecooperativePrinciple)是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erbertPaulGrice1913-1988)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莱斯认为,人们在

2、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冇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格莱斯称其为“合作原则”。有了合作原则,交际的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会互不连贯,双方都能互相配合,以期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1975年,格莱斯在他的著作《LogicandConversation》一文中提出,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A)数量准则(Quantit州axim)。这条准则耍求提供适量信息: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A)质量准则(Qual

3、itylfexiin)。这条准则要求尽量说真话: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系准则(RelevantMaxim)o这条准则要求说话内容切题:说话要有关联。D)方式准则(MannerMaxim)o这条准则要求表达清楚明了: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炼;d)井井有条。然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儒家经典《论语》中许多地方都违反了合作原则。《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但却不是孔子本人的著作。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屮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

4、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Z《论语》。”其实《论语》是未经分别章节的孔子和其弟子的混杂语录,其中大部分是孔子的语录。其结集工作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的,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其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没有分门别类地编纂,上下文之间冇时散乱无章。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论语》的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礼仪、认识论等等,多以问答的方式出现。但有时对所论之缘起、前因后果、当时情景却无记录。因为这部书编纂的主要是孔子语

5、录,为了突出孔子的中心地位,所以编纂者把弟子们的发问部分尽量缩短了。有时发问简单得只剩一个字,如“颜渊问仁”,“子路问政”。这样,由于发问的具体问题无法得知,仅从孔子的回答上看,就可能使读者产牛理解上的歧义。冇时虽然冇具体的问题,但是问题记录的过于简单,使人不知道发问者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女m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叶公问政治。孔子说:“使境内的人高兴,使境外的人來投奔。”在这里由于只把叶公的问题记录为“政”一个字,又没有上下文及当时情景记录,使人不知道叶公问的是有关“政”的哪一方面的问题。叶公问的可能是从政的具体

6、措施,但孔子回答的是施行仁政的目的或结果,而不是针対性地回答叶公的问题。叶公想知道怎么从政,但他从孔子这里没有得到答案。孔子违反了关系准则,“答非所问”To如果说上段对话的答非所问是由于对叶公提出的问题记录不全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而有时孔子回答弟子们的问题时,出于某种特殊的H的,不能或者不愿正面回答,就故意地转移话题,违反关系准则。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H:“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子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子路的问题实际上预设了有鬼神存在。因为有鬼神存在,才谈得上如何去事奉。这个问题着实使

7、孔子陷入了二难境地。《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舌L、神。”虽然不能据此说孔子是无神论者,但也不能说孔子不敬鬼神。孔子无法直接肯定或否定鬼神的存在,他不能正面回答子路的问题。于是孔子只好转移话题,很聪明地又不被察觉地回答说:“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他希望人们能够遵循周礼,忠君孝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敬奉鬼神。子路没有从老师这里得到答案,但乂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不廿心地追问:“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自己也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于是再一次转

8、移了话题,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这段对话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但也不是不敬鬼神,只是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不可知的鬼神就不多提了。可是这段对话不太符合孔子冋答弟子们提问时循循善诱、敦敦教诲的风格,显得有些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