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

ID:45933128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_第1页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_第2页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古诗词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第二屮学刘开泉[内容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寓含其中。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诗词内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指导学习,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大海中遨游,获益颇多。[关键词]古诗词探究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品中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作者往往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其中。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讨作品的内涵。在教

2、学中,我坚持“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体会我国古代诗词中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做法证明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高涨,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

3、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二、发挥想象,探究古诗词之情境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意境全出。老师启发学生

4、通过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境,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

5、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想象在古诗词学习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语文的阅读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在古诗词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诗人词人的世界。三、品读欣赏探究古诗词之内涵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感悟、积累、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读自悟、欣赏品味,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提高堡文素养•那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赏析,在自主学习中享

6、“渔”而得鱼。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而这种妙处体味获得的过程就是对古诗词中语言的品读。《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是“空旷”之意,正面描绘了鹿柴附近傍晚时分,深山里寂静深幽、杳无人迹的景象,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安静幽深的境界。一个“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隐居者安闲的心境。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意境。马致远《秋净沙•秋思》把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

7、种不协调的景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造了一幅令人寻思不尽萧瑟苍凉的深秋图景和一个骑着瘦马的游子正在茫茫古道上艰难前行的形象。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烘托了游子难以言状的彷徨凄苦的心情。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遥寄相思的好诗重复使用巴山夜雨,主要在强调时空和心灵上的对比(此时的时空一一实,彼时的时空一一虚),前三句是身在巴山看雨,独自忍受相思之苦,而后句则是想像与知己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一一在那不可知的未来,朋友团聚

8、的彼时彼地,西窗下闪动烛,一起回忆今天这个情思绵绵的雨夜,这将是多么的温馨愉快。全诗之连系在于“何当”表现缠绵的情致,蕴含悠长无尽的意趣。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容易地把握诗的中心内容和领会诗人的情感。《观沧海》,我紧扣一个“观”字,问是谁在观?他为何而观?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有人说他为自己的前途而观,有人说他可能为风景而观,有人说他在为国家而观;有人说他为理想而观,……学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只有对古诗词的语言深入品读,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