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6124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I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学生遍感物理难学,教师遍感物理难教。在此,结合本人自身多年任教物理的情况,谈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关键。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外倾性表现是授课少、精、活,对教学原则、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博览群书,
2、至少要涉猎到教本、“教参”、普通物理屮相应的内容和物理方面的有关资料与信息,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丰富、充实,达到精通的程度。其次,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习题,为上好课创造条件。还要学点教育学和心理学•读些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吃透了教材、弄清了学生,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驭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步调一致•并使教师在添删教材内容和选择例题中•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传递信息。周密的授课计划是基础。编写授课计划时,首先要把
3、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每堂课耍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耍紧紧抓住这种联系精心地设计课堂内容的逻辑结构。其次,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牛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在课堂学习屮思维活动的结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大致可分为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结构要求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安排与组合上要形成一定的结构与之对应。课堂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是根本。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对授课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安排,最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对学生实施课堂练习来实现。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师教
4、的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授课中还应特别注意接收来自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人手,紧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把学生具体的“已知”纳人教材中“未知”的体系中去,让“已知”与“未知”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为了使学生灵活学习掌握新知识,教师在授课屮除了白身需要一定的逻辑组织外,还耍让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有教师逻辑性的提示。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注意的调控。可通过改变讲授的声调、速度、音量、口头语言、动作和表情,改变板书,挂图,幻灯和演示实验等教学工具•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屮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5、,或让学生复述学过的内容和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等方法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巧设”陷井,深化概念。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由于缺乏思考,往往不知道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去还原物理问题所依赖的模型,因而容易落入“陷井”。因此,教师可故设陷井,诱导学牛就范。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后,可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析:一质量为0・4血物体,沿倾角为300的斜面从底端以20m/s的速度上升,若滑动摩擦力是2N,第3s末物体
6、离底端几米?许多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XF二Ma和运动学公式stot-l/2at2,求出答案为15叭这显然是错的!这时,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揭示题目所依赖的物理模型,让他们在思维的碰撞屮,“吃一堑,长一智”,加深対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明确目标,探索条件。生物学的研究和考古方面的事实,提供给我们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围绕一个已知的中心结论,尽可能利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多组相关的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有层次地探索应该已知的条件,达到异途同归的目的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7、,欲求它通过的位移s,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并回答出求位移s的方法。”在引导学生抓住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是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要点后,经过讨论,结果一共找到了七组条件。这种明确日的、探索条件的思维方法,可挖掘题目的内涵,发挥学生发散思维的潜力,从而活跃了思路•活化了知识,增强了记忆•提高了教学效率。多题归一,举一反三。许多物理习题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间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只要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
8、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一题多问,活跃思维。一题多问是训练学生串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