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3628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微课程的设计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课程的设计模式探究微课程的设计模式探究摘要:微课程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以短时视频为载体记录微型化的教学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借助微课程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学习,有助于形成新的学习理念。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屮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本文对多种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关键词:微课程设计模式应用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一一“微课”。微课是
2、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胡铁生,2011)。但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耍对实践中的微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本文对多种设计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一、微课程的设计及教学应用模型1.内容设计一一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在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
3、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在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一一话题一一学习对象”三个部分,苴中,一个学习对象承载着一个单独的知识点。2.媒体设计一一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因为微课程视频的持续时间更短,所以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导入的节奏,扌n摄时宜多采用教师以及黑板(投影屏幕)的中近景景别;字幕
4、的强调和提示功能非常重要;镜头调度做到意有所指而不是做毫无意义的推拉变化等。对倾向于视听演示性的微课程来说,在实践屮常采用“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Studio)+PPT?,的制作组合。3.可用性设计一一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发布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让短短儿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得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地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二、基于微课
5、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在相关研究中,微课程大都贴上“教师”的标签,意味着微课程的制作•般都由教师来完成。鉴于微课程制作具有可选的方法多、操作简单的有利条件,该模式尝试以学生自制微课程为切入点。1•课前学习,建构新知。(1)搭建微课程开放交流平台。该平台将实现以下基木功能:信息发布与资源共享;互动与答疑;练习与测试;学习跟踪。(2)自主学习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各抒己见;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初评口己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及时提出碰到的疑问和难题,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进行回复、评论,“提问一一回复”形成N对N的辐射性深度参
6、与方式,互动解惑,完成自己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建构。2.课堂内化,探究知识。(1)组织多元课堂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获取是学习者经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发展知识,达到意义的最终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学半开展协作探究学习。(2)促进整体式协作探究。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各类成果制作成微课程的形式发布到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实现知识的输出。教师应及吋记录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潜在创意,做好建设性指导与评价。3.课后复习,巩固已知。利用平台上用于评价的资源自我评估,判断自己是否成功掌握了知识,达到学习目标。根据
7、归纳与探讨,现有以下观点:首先,应注重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微课程应当扎根于现实课堂,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课后的练习等;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其次,微课程不仅仅是微视频的呈现,而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学支持服务应当是其屮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学习资源动态生成,师生和互建构学习内容。片段化的微课程需要系统性,需要多种类型的资源以一定的结构进行组合并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这种关联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性的网状结构;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前进的一门
8、微课程的设计雏形出來Z后,需要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微课程这个产品进行完善。参考文献[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