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

ID:45920564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_第1页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_第2页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_第3页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试论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摘要]重农抑商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一条重耍原则,这个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商鞅。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商的前提是重农,确定以农业为立国基础的“农本论”;“事本”还须“抑末”,提出“轻金重粟论”。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为秦始皇统一屮国奠定了基础。虽然变法在实行过程屮也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但总的来看应是瑜暇互见。[关键词]商鞅;重农抑商;经济管理思想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卫国公室后裔,历史上又叫卫鞅或公

2、孙鞅。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求贤,商鞅离魏入秦,时年29岁。入秦后,受封于商,史称商君。商鞅力劝孝公变法图强,孝公纳之,使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乡邑大治”[11P2231,为秦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史称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鼻祖,他在秦国把“抑商”与“重农”定为基本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竭力压抑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孝公死后,公元前338年,商鞅被他的政治反对派所诬害,享年52岁。商鞅的思想被编成《商君书》而流传后世,成为战国法家的重要代表作。《商君书》共29篇,现存24篇。叙述商鞅的政治、经济主张,提出了较完整的法家理论、路线和政策,因较适合当时的

3、社会形势,商鞅死后,秦国历代仍然继续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统一的中映集权制封建国家。奉行其法,遂使秦国力强盛,奠立了统一全国的基础。“六王毕,四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和口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

4、理地组织生产力,止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吋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西周、春秋吋期,统治者注重通商、宽农、利器,对农、工、商三业一视同仁,无分厚薄。重要原因就是工商业一般为官营,处于统治者的直接控制下并为他们服务。战国中期以后,社会经历大变革,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加强了,商品交换随着封建土地新有制的发展而日益频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JP3256,私人工商业应运而盛。当时的商人和手工业

5、者,“逐什二以为务”,谋取超额利润。不少人鉴于“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11P3274,便产生了背井离乡、弃农经商的观念,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土著的居民也被吸引到有利益的地方去。”[2]P13由于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会对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产方式起到侵蚀和分解的作用,封建统治阶级为压制这种潜在的威胁,维护农业在封建经济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便对新兴的私人工商业采取了压抑的政策。战国吋期,法家是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现实政治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它不遗余力地以维护、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作为惟一宗旨,坚决主张以封建法制为主要手段统治社会。法家的抑商思想要求经

6、济发展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政治的需要。在他们看来,听任工商业的发展,会引起以下较严重的社会后果。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极力主张限制工商业活动,其理由是“民之内事,莫苦于农,农之用力放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3]P469,“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Z足以糊口也。民见此三者Z便且利也,则必避农。”[3JP74因此,要固“本”,就须抑“末”o换言Z,要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须严防工商业对农业的侵蚀,最大限度地排除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干扰。商鞅对工商业等采取了苛严的限制。一、抑商的前提是重农,确定以农业为立国基础的“农木论”商鞅认为农业是富国Z本,重农

7、是富国上策。“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3]P109商鞅认为,“国所以兴者,农战也”,善于治国的人,“仓廩虽满,不偷于农”[31P60,不论丰年或歉年,保证必要人口开垦荒地,专心务农,国家的富裕才有保障。国家富了,农民财产也必然随着增多。农民财产增多了,便会安土重迁。这就有利于生产的进展和国家政治、经济情况的稳定。“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31P74《商君书》的其他篇章多处提到商鞅的农木思想,如在《算地》中说道:“圣人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富强Z功可生而致也。”《慎法》中乂说:“彼民不归其力于耕,

8、即食屈于内。不归其节于战,则兵弱于外。入而食屈于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