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ID:45919421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1页
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2页
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试论化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摘耍新时代,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索养的教育。关键词化学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对人才观念的更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教育极端鼎盛时代,人们大声疾呼应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然而,如何有效地将其学科化?如何具体有效地在化学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还是一个不其明了的问题。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确定及其内涵1•科学与科学素质。“科学”一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其本意是“学问”、“知识”。英文写作science,意思为知识。一直到12世纪初,宇宙论者威廉在西方

2、对“科学”理解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是知识”的思想。此后,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我国古代的学术由儒家教育思想统一,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体系,主要表现为实用技术学科。1989年我国出版的《辞海》中这样写到: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顾明远1989年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把“科学”一词解释为“描述、解释和预言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揭示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表述”o由此可见,在我国普遍认为科学是形式化的知识,从整体上看是对科学的一种静态的理解。“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LiteracyoLitera

3、cy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有学养,有学识,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书写,能够阅读,有文化,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大众。国内的看法认为科学素养是指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品质和能力,诸如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践意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人文与人文精神。在我国古代,人文包括诗、书、礼、乐、春秋,它是与以自然为对象的文化现象相对的,如“人文”与“天文”。而人文精神泛指使人为人的一切活动所折射的那种精神气质,它概括并包括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

4、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西方的人文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其内容包括文理两个方面。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育,以发展学生认识与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教人辨别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并运用Z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人文教育以传授人文知识为基础,并将其内化为人文精神,以发展学生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它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帮助学生去树立、改造自己的人牛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朝向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二、化学科学教育屮人文

5、素养的培养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一种人性和教养的教育,是一种以人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终极冃标的教育。实际上,在化学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具体地在化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來?也就是说,化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呢?主要途径有三个:1・从课程改革出发,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2•从教材改革出发,挖掘其潜隐的人文底蕴;3•从人文环境出发,发挥隐形课程的作用。三、人文素养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入21世纪,创新精神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特别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6、的提升,使化学教师面临着崭新的挑战。“振兴21枇纪教育的根木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人才的重担。这里着重探讨新世纪化学教师在对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吋所需的素质要求。1•中学化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师德风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高素质化学教师的首要条件。规范的师德修养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3、坚持真理、实事求事;4、具有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5、能为人师表、以身示范;6、热爱学生、诲人不倦;7、严谨治学、改革创新;8、具有当代的审美

7、修养。2.广博的知识与文学素养。化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科学素质,化学文化素质,化学技能素质,化学思维素质以及化学应用素质,这是对将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发展的综合要求。3.新的教育观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新的教育观念包括: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化学教师在具有其专业能力素质Z外,在人文教育的渗透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具备造就“和谐的人”的能力:(1)“价值指导”的能力;(2)追求“真、善、美”的能力;(3)正确对待人生观的能力;(4)人文修养的能力;(5)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对事物分析评价的能力;(7)社会适应能力;(8)教研创

8、新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