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ppt对联-豆艳艳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

ID:45872477

大小:4.1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18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_第1页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_第2页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_第3页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_第4页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秀ppt对联-豆艳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学之艺术奇葩对联传统文化之对联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Page2传统文化之对联什么是对联?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件对联的发展源流对联的种类对联佳作欣赏日常应用对联Page3传统文化之对联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十分奇持的对称文学。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一株艺术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一项艺术结晶。常江先生说:“对联的要义,便是对偶、独立、独特三个方面。”这是很有见地的中肯之论。Page4对联必须具备律诗中对句的一切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谐,

2、文字相别,内容相关。对联的三大特色:1.对联有高深的哲理内蕴,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2.对联有深厚的文学渊源,具有很厩的艺术表现力3.对联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具有很强的艺术渗透力传统文化之对联Page5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即自然界)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达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演变而来的。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竞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矩在他的《祖联丛话》

3、中所言:“祖帖(检联)始于桃符。”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据蜀《待机)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相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系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Page6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7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Page8晋唐形成阶段宋元推广阶段明清繁荣阶段当代兴盛阶段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9晋书《列传第二个四·陆云》有载:“(陆)云与荀隐素未相识

4、,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通,可勿为常谈。’”并要求他俩以“共语”互作简要通报,“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这一口头联语,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音韵和谐,并在特定场合作独立表述,当为我国古代第一联。其时间早于梁章钜说的“五代”600余年。晋唐形成阶段自后,对联创作从南北朝一直到隋唐,虽始终末成气候,但断断续续,不绝如缕,不时仍有出现。如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481—539),罢官后,自题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成为上下联仄起平落的一副正式的门联。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

5、e10到唐代,能保存至今的规范联作,更不乏例。有唐太宗李世民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之联;在莫高窟发现的两副对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铜浑初庆垫;玉律如调阳”;现藏故宫博物皖颜真卿手迹两副:“竹山招引处;潘子读书堂”、“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日本人用汉文写的《史馆若话》一书,记有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远望往来船。”从上述内容看来,对联早在晋代就开始产生了,经南北朝到唐代,先后零星地偶尔出现了一些成熟的联作,但在那前后达6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数量少得可怜。因此,晋唐时期,对

6、联只能说是处于漫长的形成阶段。晋唐形成阶段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11宋元推广阶段在整个宋元阶段,不仅对联的数目大量增加,而且对联的类别,除春联外,还广泛出现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和灯联等等。就对联的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来说,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的优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对联的形式更加变化多姿了。就对联作者来说,涌现了不少名家,如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张先、李清照、朱熹、陆游、文天样,以及元代的赵孟頫(tiao)等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都是

7、那时对联创作的杰出代表。在宋、元阶段,各种应用对联的正式形成与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应用,为往后明、清对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12王安石的《元日》诗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13明清繁荣阶段明初开国君主朱洪武,在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全城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行政手段来推广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这样,就大开一代联风,使对联创作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繁荣阶段。入清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促动,对联更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达到盛极一时的地步。明清时期的对联创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对联的应用

8、范围在宋元的塞础上进一步扩大。2.明清时期,由于诗、词、曲的相对衰落,时代也需要一种新的文艺形式能取而代之。----联语的散文化3.明清时期,对联开始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4.明清时期,对联篇幅的增长、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均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长联传统文化之对联的起源Page14其构篇之严谨,措辞之精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