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ID:45870410

大小:393.8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8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_第1页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_第2页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_第3页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_第4页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流动儿童教育谈教育公平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韩嘉玲流动儿童的概念流动儿童(MigrantChildren)国际上和国内有不同内涵。国外多指非同一国籍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我国:流动儿童指指随父母或亲戚离开户籍所在地,或没有现居住地户籍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流动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外来儿童、随迁儿童、留守儿童。《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并认为每一位儿童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流动儿童(1)随军家属中的适龄儿童(2)流入地博士后人员子女(3)在流入地投资台商及其雇员(台胞)(4)引进

2、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5)港澳、华侨、外籍华人学生(6)父母双方出国或在边远地区工作或工作流动性较大,由在本市的有关部门或亲属负责照管、抚养并在本市居住的(7)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数量最庞大,并且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所产生的背景(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劳动力流动所派生的教育问题(二)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户籍制度制约了流动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三)地方负责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使得流动儿童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四)政策缺乏前瞻性:现行教育体制无法适应人口大流动的社会新格局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日益

3、迫切从全国总量看: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一亿(102,297,890)人。2005年1%抽样,流动人口1.4735。0--14流动儿童共达1410万(14,096,84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跨省流动儿童339万(339,3386人)。2005年1%抽样,流动儿童1833万。从流入地的大城市来看:以北京市为例,流动人口已达308.4万人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2,567,725人(256.8万人);其中0-14岁儿童28.3万(283,433人),占流动人口总数11.04%,6-14岁

4、适龄儿童11.4万(114,935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4.5%。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家庭呈现如下的趋势:流动人口的规模庞大并呈上升的趋势。家庭户的比重增加,流动儿童的规模急剧增加。滞留时间长,且具有“移民”倾向。1998年出台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仍采取对人口控制的管理模式1995年教育部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于1996年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在京、津、沪、浙等6省市各选1区试行。根据六区的试行结果,1998年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根据六区的试行结果,19

5、98年教育部、公安部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少年的户籍所在地应当严格控制适龄儿少年外流,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时,可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进一步明确:“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就学方式作出了

6、明确的规定。公办中小学开始全面接受流动儿童。对农民工子女不收取借读费,在教育收费上实行无歧视原则。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问题的若干意见》重申:“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政府对委托承担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在办学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提高办学质量。”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从收费到免费;经费筹措从学费为主到多渠道,再到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按实际在校人数拨付

7、学校公用经费。二、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入学机会:提供流动儿童平等而公平的入学机会教育质量:针对流动儿童生活特点,提高流动儿童教育质量社会融入:流动儿童对所在环境的认同与归属感(一)入学机会:一,流动儿童基本能接受到基础教育,然流动儿童入学仍困难重重。二,流动儿童逐渐进入公立学校系统,但打工子弟学校仍扮演重要的角色流动儿童在城市入学难表现在:公立学校门槛高公立学校隐性费用高,流动儿童的教育费用负担重义务教育后的教育问题突出,升学难是另一道门槛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差距大,办学条件悬殊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上的灵活性与优越性缺乏明确的

8、入学经费保障机制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方面的 灵活性与优越性打工子弟学校在办学方面更具备灵活性,从流动人口家庭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应流动儿童家长特殊需求的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