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思故我在测评(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思故我在(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20分,每小题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驾驭/与会 栅栏/删除 参加/参差不齐B.复辟/媲美 嫔妃/濒危 毒蛇/虚与委蛇C.古刹/诧异 绚烂/殉职 曾祖/曾经沧海D.信笺/翩跹 伫立/贮存 呼吁/长吁短叹解析A项,yù,zhà/shān,cān/cēn;B项,bì/pì,pín/bīn,shé/yí;C项,chà,xuàn/xùn,zēng/céng;D项,jiān/xiān,zhù,yù/xū。答案B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第2~4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
3、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
4、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
5、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
6、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A项,假设关系不当。B项,“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与原文内容不符。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答案C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
7、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论证的能力。在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对照上下文,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关系。C项,“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有。答案C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
8、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错,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是呵护乡村记忆的目的。在答此题时应抓住原文中的逻辑关系,辩证理解分析,要善于识别多余信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