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96185
大小:70.67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1-17
《学科专业总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来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第一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得到较全面的实施,确定的发展战略、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主要发展指标提前实现。“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县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创新力度最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十一五”期末,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7.5亿元,是2005年的2.07倍,年均增长11.9%以上;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2、到8.9%,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总量是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8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71.83亿元,是“十五"的7・67倍,年均增长48.8%;招商引资五年累计达199.8亿元,是“十五”的7.2倍,年均增长45.2%。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位次不断前移,全县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平台。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由2005年的27.6:38.5:33.9调整为的20.7:51.1:28.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上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较快,二、三产业从
3、业人员比重快速增加。大力实施工业强县,规模工业比重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48家发展为1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3.7%提高到93.3%。开发园区建设顺利实施。到“十一五”末,两个开发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亿元,形成“七通一平”配套,实际开发面积13.7平方公里,引进企业232家,固定资产投资到84.01亿元,初步形成光伏、车辆配件、新能源化工等新兴产业雏形。城乡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市南移西扩战略得到较好实施。完成了西外环路、中央大道、来安大道、滁来路改造等多条城市道路建设;建设了城市花园、圣泽来雅苑等9个规模住宅小区;实施了城市广场、中
4、央大街建设等一批市政工程;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和建成投运了220KV宝桥变、110KV汉河变、永阳变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大中型水库和部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得到实施;新建了汉河、雷官、舜山等水厂,解决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了农村村村通道路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民生工程。城乡面貌显著改变,全县城镇化率达38%。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全县完成了工业企业改制,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全面启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基本建立。创建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切实进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乡镇机构
5、改革取得成效。农村改革有效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三农”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布局调整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取得显著进展,创建达标成果丰硕,来安高级职业中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基础设能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危房改造和校安工程。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开工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
6、00%,农民参保率达95%。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发展。2006年得到了安徽省政府表彰。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500元和6550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到90%以上;五年全县新增各类企业2231户,注册资本新增约18亿元,分别较“十五”末增加了86.73%,106.52%,其中:新增内资企业421户、私营企业1752户、外商
7、投资企业58户;“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67户,注册资金约1.6亿元,从业人员9529人,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17.34%、56.28%、11.19%,实现就业再就业86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的计划调控目标。“十一五”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握东向发展、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建设三大机遇,促进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二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三大重点,促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