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现象的探究

喷泉现象的探究

ID:45788187

大小:148.3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喷泉现象的探究_第1页
喷泉现象的探究_第2页
喷泉现象的探究_第3页
喷泉现象的探究_第4页
喷泉现象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喷泉现象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喷泉现象的探究遵化市高级中学赵薇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氨的性质。2.掌握喷泉实验原理。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师:投影展示实验室制氯化氧气体的尾气处理装置问:加装倒置漏斗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常温下,氯化氢气体以体积比1:500溶解于水,以防止倒吸。那么,我们刚刚学过的氨的溶解性如何呢?启发:氨以体积比1:700溶解于水。尾气处理如何呢?生答:尾气处理装置同氯化氧气体尾气处理。设问:氨极易溶解丁水,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这一性质呢?弓I:喷泉实验。演示实验:氨的喷泉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生:看到水缓缓地进入玻璃管小,达到烧瓶小部

2、后迅速形成喷泉,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原因:挤压胶头,水进入烧瓶以后,由于氨极易溶解于水,造成烧瓶内压急剧减小而低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而形成美丽的喷泉。生:氨水能使酚瞅呈现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启发:请大家想一想,氯化氢气体能做喷泉实验吗?如果把二者联系起来效果乂如何呢?展示一套实验装置并加以介绍引导启发并演示:(1)如图组装好装置后,关闭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詆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生:没有现彖发生,由于氨的密度小而氯化氢的密度大,难以形成对流。(2)挤压胶头b,使少量水进入烧瓶以后又会有何现象呢?生:由于氨迅速溶解于水,

3、烧瓶内压急剧减小,锥形瓶屮的氯化氢进入烧瓶屮,与氨反应生成氯化钱晶体小颗粒而形成口色浓烟(形成口色喷泉)。用手触摸烧瓶,会感觉到烧瓶是温热的,说明反应是放热的。所以仔细观察会发现烧瓶中白烟的产生是间歇式、不连续的。(3)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c,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生:烧杯屮的水被倒吸入锥形瓶,形成溶液。由于氯化氢右一部分被倒吸入烧瓶而使锥形瓶屮压强减小,水被倒吸入锥形瓶,形成喷泉。(4)关闭止水夹c,再次打开止水夹a。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生:锥形瓶中的溶液又被倒吸入烧瓶中,产生喷泉。(5)当锥形瓶中的水剩余大约一半时,打开止水夹c,同时观察两瓶中的现象。生:两瓶同时喷

4、水直至儿乎充满水。由于没有参加反应的氨和氯化氢均易溶于水。小结:形成喷泉的条件z—•是在外压不变的条件下减小内压至产生一定的压强差(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引导:以上讨论的喷泉实验,都是由于气体溶解度人而造成容器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造成的,那么反过來能否形成类似的喷泉实验呢?生:增大外压也可能形成喷泉师:试设计一个实验完成这样一个喷泉并解释如何形成喷泉学生演示形成喷泉过程小结:可见只要在密封性良好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压强并均有可能形成喷泉,这也是实验中应注意的实验安全之一。知识拓展:应用于实验习题应注意防止倒吸问题:在某些实验中,由于吸收液的倒吸,会对实验产生不良的影响,

5、如玻璃仪器的炸裂,反应试剂的污染等,因此,在有关实验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吸收液的倒吸。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防止倒吸一般采用下列措施:(1)切断装置:将有可能产生液体倒吸的密闭装置系统切断,以防止液休倒吸,如实验室屮制取氧气、甲烷时,通常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实验结束时,必须先从水槽屮将导管拿岀来,然后熄灭酒精灯。(2)设置防护装置倒立漏斗式甲肚容式蓄液式(安全瓶)乙丙图2平衡压强式T①倒立漏斗式:如图2甲所示,这种装置叮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对气体的吸收。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吋,导管内压强减少,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

6、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口身重力的作用乂流回烧瓶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②肚容式:如图2乙所示,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由干燥管末端进入吸收液被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少,使吸收液倒吸进入干燥管的吸收液本身质量犬于干燥管内外压强差,吸收液受自身重量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置漏斗很类似。③蓄液式:如图2丙所示,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來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这种装置乂称安全瓶。④平衡压强式:如图2丁所示,为防止反应体系屮压强减少,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闭装置系统中连接一

7、个能与外界相通的装置,起着自动调节系统内外压强差的作用,防止溶液的倒吸。课堂练习:1.下图所示是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的几种尾气吸收装置(装置屮的液体为水,固体为碱石灰)。从实验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当用于吸收HC1气体时,应选用的装置是(选填装置序号)o若用于吸收NHs,在上述已选用的装置中不宜采用的是,原伏I是O画甲(答案).吸收HC1用:adehik1吸收NIL不宜采用:hi,因为h中盛有碱石灰与Nlh不反应;NH:,比空气轻,在导管口处向空气屮扩散,所以不用i。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NII3和IIC1的有关性质,实验前活塞a、b、c均关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