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85378
大小:89.2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7
《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精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德育渗透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 1、注重“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
2、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1 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2.抓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
3、、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 3.控制“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2 效果不佳;而过“度
4、”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了政治课、思品课等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
5、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3 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
6、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
7、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三、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4 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