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

ID:45779352

大小:72.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7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_第1页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_第2页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_第3页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一    一、设计要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知识水平而准备出相应的教学设计若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设计就要注意复习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探索发现出新知识新知识最好用简易明了的方法来讲授然后注意多练习题目若学生基础较好教学设计就着重于讲授新知识特别是加重知识点的深化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最后最好还提出疑问让学生下去思考探究加深题目的难度我觉得做到这点非常重要最忌讳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的差距几个班包括好班、差班都采用同一教学设计结果是好

2、学生觉得听起来太简单没劲差学生听不懂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三、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个人努力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能够澄清认识纠正错误这有助于扩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四、设计要培

3、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式子上而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这种方法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与

4、潜能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给出推断符号“”并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充要条件的初步知识.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    (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用来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在判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应该:    ①首先分清条件结论;    ②然后尝试用条件推结论再尝试用结论推条

5、件.推理方法可以是直接证法、间接证法(即反证法)也可以举反例说明其不成立;    ③最后再指出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3)在讨论条件和条件的关系时要注意:    ①若但则是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②若但则是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③若且则是的充要条件;    ④若且则是的充要条件;    ⑤若且则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条件以集合的形式出现结论以集合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的理解和判断.    ①若则是的充分条件;    显然要使元素只需就够了.类似地还有

6、:    ②若则是的必要条件;    ③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④若且则是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5)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题逆否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当我们证明某一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证明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二)教法建议    1.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知识要注意与前面有关逻辑初步知识内容相联系.充要条件中的与四种命题中的要求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是简

7、单命题也可以是不能判断真假的语句也可以是含有逻辑联结词或“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    2.由于这节课概念性、理论性较强一般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学中始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交流中去结概念“下定义”去体会概念的本质属性.    3.由于“充要条件”与命题的真假、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相互关系紧密相关为此教学时可以从判断命题的真假入手来分析命题的条件对于结论来说是否充分从而引入“充分条件”的概念进而引入“必要条件”的概念.    4.教材中对“充分条件”、“

8、必要条件”的定义没有作过多的解释说明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定义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些熟悉的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充分条件”的概念从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来引出“必要条件”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