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ID:457588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4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浙江宁海模具出口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欧洲模具设计和生产的时间分别要比我国快44%和61%左右,但我国模具设计和生产的成本只有欧洲地区的91%。目前,国际模具行业竞争激烈,近两年来德国模具整体价格已下降1/4左右,且全球58%的模具由德国等西欧国家生产,中国等亚洲国家仅占极小的比例。但目前东欧地区的模具生产

2、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亚洲地区的生产规模也将增加到1/5左右。我国的模具行业也已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国外研究综述1.1从国家优势角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具制造业的现状 迈克尔波特(2002)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系”理论。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波特同时也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

3、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1.2从跨国公司角度入手分析模具制造业现状和对策选择7Jansen(2003)给出了上游企业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垂直分离,在何种情况下应选择垂直一体化的系统均衡模型。垂直分离企业在固定的契约成本和战略契约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当两个以上古诺寡头的供给品相互替代时,垂直一体化和垂直分离将会共存。当垂直一体化和垂直分离共存时,社会福利可以通过减少垂直分离企业的个数得以改进。而这种共存的范围经济,在假定的可观察性和承诺条件被放松时递减。 跨国公司制造

4、业垂直分离的社会效应垂直分离较之于垂直一体化,是否侵害消费者剩余?不同的学者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垂直分离能增进社会福利,有人对此提出质疑(Ordover,1990)。  Riordan(1998)基于产业经济学市场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范式,重新评价了垂直合并对产业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认为产业中居于支配性地位企业的后向一体化,由于提高了中间品的价格,从而可能严重地降低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效率。  Fontenay(2004)指出,虽然大多数观点都在肯定垂直一体化的正面效应,其实这些观点多数是错误的。他的观点与Ordover类似,认为垂直一体化在侵害消费

5、者的福利,只有垂直分离才能增进消费者福利。目前,垂直分离能够增进社会福利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垂直分离能否导致产业的本土化和产业集群效应。Kie(1996)指出,当前的制造业以生产的垂直分离和小型制造业的集群为特征。垂直分离的实证研究与生命周期理论目前,对于制造业垂直分离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具有典型意义的是Holmes(1999)对垂直分离的研究,作者利用购买投入占产出价值的百分比,即以购买投入强度(PII)作为垂直分离程度的指标,并引入本地及邻近地区就业水平虚拟变量,得出了产业地方化与制造业垂直分离正相关的结论。但作者只考察了整个制造业

6、的平均关系,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特性,得出的结论较为模糊,其借鉴难度较大。1.3以新经济地埋学角度分析模具制造业所应采到的对策研究克鲁格曼(1991)在总结哈里斯的“市场潜力”理论与普里德的以市场规模与区域产业范围间循环关系为基础的进口替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递增收益与经济地理》一文,并建立了他的中心—外围模型(thecore-peripherymodel)。在中心外围理论模型中克鲁格曼认为行业地理集中主要受三种效应驱动。一是市场准入效应;二是生活成本效应;三是市场挤出效应。该模型的主要经济思想是,一个经济规模较大的

7、区域,由于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②7,会出现一种自我持续的制造业集中现象,经济规模越大,集中越明显。运输成本越低,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在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越明显,越有利于集聚,“中心—外围”结构的形成取决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区域国民收人中的制造业份额。这一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区域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得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将区位选择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但大的市场需求则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和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这一运输成本是广义的,它包括看得见的运输网络形成的有形运输成本,也包括地方保护引

8、起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即经济一体化的反义)。2.1宁海模具业的现状分析王昕红(2004)源引曹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