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45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统计显示,2010年10月,宁波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7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5%,仅比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87.4亿美元)略少6.5亿美元。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宁波外贸总额逼近2008年创下的年度外贸额最高纪录,全年外贸预计将接近800亿美元。作为一个外贸大市,外加港口城市,宁波的外贸发展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宁波市企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经营这条路也成为了宁波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
2、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宁波企业逐渐放眼全球,走跨国经营发展之路。本文献综述基于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及企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宁波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跨国战略对策。1外国研究现状1.1国际跨国经营概念分析1978年联合国秘书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给跨国公司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凡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等类似财产的所有企业。约翰.费耶维舍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作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3、。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分割的经营过程。”[1]理查德.罗宾逊认为:“跨国经营作为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所包含的是对不止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和殖民地的人或机构有影响的公共和私人经营活动。”[2]区别跨国经营与国内经营概念的界限在于确认有关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国传递与转化。因此我们把跨国公司定义总结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经营实体,并在一个决策体系指挥下,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1.2国外跨国经营理论6在西方跨国公司理论大致经历了: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
4、命周期理论、内部化交易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边际扩张理论等。近现代又出现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海默(1960)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优势为中心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开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先河,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是国际资本套利的结果。[3]巴克利和卡森(1976)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内、外市场的差异,国际分工、国际生产组织的形式等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动机。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具有更大的
5、适应性,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等。[4]英国经济学家邓宁(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方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即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构成了“三优势理论”。[5]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从产品技术变化和比较优势动态化角度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存在于国内市场,而且存在于国际市场。企业可根据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内外选择生产基地。为此,弗农将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
6、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6]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1978)教授运用比较优势的原理,提出了“小岛清模型”以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基本观点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7]埃尔赫南·赫尔普曼(1984)在标准的H-O框架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展开分析,提出了垂直型跨国公司模型。[8]其假设:(1)产品生产不仅需要生产要素,同时也需要“总部服务”。这些服务能够被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使用,被采用总部服务就变为该公司的公司特定资产,这些资产包括营
7、销、管理和对特定产品的R&D等。(2)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且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水平型跨国公司的标准模型最早由马库森(1984)提出,跨国公司在他的模型中被定义为水平型的,即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上通过当地生产供应当地市场。[9]布里纳尔德(1997)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水平型跨国公司模型,研究公司如何权衡出口与FDI这两种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10]6根据其结论,跨国公司将在下面的情况出现:公司水平规模经济与贸易和运输成本相对于工厂水平规模经济较重要;国家间的经济规模相近,且要
8、素禀赋相似。由于上述理论强调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FDI及跨国公司的影响,其结论被称为“接近集中假说”。 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1995)认为,尽管世界日益全球化,但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因为世界各国品味、习惯及偏好的差异都离同质的标准相去甚远,再加之市场结构、销售渠道和地方法规的不同,都要求各子公司比以往更多地调整其产品及营销策来适应市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