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456
大小:187.2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此美国。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危机后期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能力依然存在着强大的推动力。统计显示,2010年10月,宁波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7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5%,仅比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87.4亿美元)略少6.5亿美元。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宁波外贸总额逼近2008年创下的年度外贸额最高纪录,全年外贸预计
2、将接近800亿美元。作为一个外贸大市,外加港口城市,宁波的外贸发展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宁波市企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经营这条路也成为了宁波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因此,本文将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系统地阐述宁波企业在跨国经营现状,以及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自特点。当然,宁波企业走出国门是一条艰难的路,其中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也是政府和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本文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3、和发展对策。2.国内外研究现状西方对于跨国经营的研究起步早,并且有不断的实践和案例参考。所以在学术成果上也是非常丰富,其中不乏被广泛接受的经典理论XIV: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交易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边际扩张理论等。近现代又出现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海默(1960)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优势为中心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开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先河,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是国际资本套利的结果。巴克
4、利和卡森(1976)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内、外市场的差异,国际分工、国际生产组织的形式等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动机。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等。英国经济学家邓宁(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方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即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构成了“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从产品技术变化和比较优势动态化角度提出了产品生
5、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存在于国内市场,而且存在于国际市场。企业可根据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内外选择生产基地。为此,弗农将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运用比较优势的原理,提出了“小岛清模型”以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基本观点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
6、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吴彬、黄韬(1997)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二阶段理论;程惠芳(1998)比较优势理论、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理论;冯雁秋(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阶段周期理论”;毛蕴诗(2001)综合论;楚建波、胡罡(2003)门槛论;欧阳峣(2006)大国综合优势理论;张宗斌(2006,2007)则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投资环境和条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并认为中国具备了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条件.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
7、体分析中,叶刚(1992)在《跨国公司》杂志中发表了《中国的跨国公司》一文,公布了对国内37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调查报告,探寻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这是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跨国公司的最早的一篇论文。另外,荷兰安特卫普大学的张海岩和范登布鲁克(D.VanDenBulcke)于1993年对中国40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所有制结构并结合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特点,对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另外,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6)对411家中国企
8、业对外直接投资作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一份对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报告。3.参考文献[1]郭铁民.中国企业跨国经营[C].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2]乔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西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5)XIV[3]赵翔.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C].商业经济出版社,2005(8)[4]王素君.跨国企业竞争优势变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5]吴先明.中国企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