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ID:45726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8-04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献综述大国碳排放衡量指标的比较研究世界各国关于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一是争夺发展权,即争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二是减排的成本由谁承担。关于气候变化,有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工程中把“瓶子中的魔鬼”放出来了(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现在要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捉住这个“魔鬼”并放回瓶子里,且要实行平均分担成本的AA制。显然,这是不公平的要求,不被发展中国家所接受。鉴于碳排放衡量指标是评价各国历史责任和确定碳排放空间分配的依据,因而成为全球气候政治的焦点之一。引发学术界对碳排放衡量指标的研究。最早应用的衡量指

2、标是国家排放总量,即以国家为单元计算碳排放总量。因为国际社会以国家政治实体为单元,通过政府间的国际气候谈判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采用的就是国家碳排放总量指标。国家排放总量考虑到各国的主权性,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进而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和成本。相应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如主权分配方案。现在以欧盟为首的一批国家倡导“碳帽”(CarbonCap)这样一个减排目标,即限定各国的排放总量上限,支持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Stern(2008)认为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因为排放所涉及的最终政策目标——气候变化——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3、和道德伦理的考虑,而价格对于这些因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建议采用限制总量的政策来进行控制。批判此观点的国内学者潘家华(2009)在《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写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人口的80%,基本需求尚未满足,未来必将成为全球排放的主体。从长远来看,建立在国家排放总量上的减排制度显然忽略了个体上的公平性,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我赞成后者,此指标忽略了各国历史累积排放的巨大差别情况,且不能反映全球排放权的代内公平性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甚至80年代以后,其历史排放量少,发展需求

4、迫切,但排放空间开始减小,如果排放活动受到约束,发展机会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国家排放总量指标难以被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接受。后来,发展中国家学者指出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的概念,试图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发展空间。人均排放指标反映各国平均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排放的贡献,其值越大表明一国平均每个人占用更多的全球气候资源。而发达国家学者在人均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了“紧缩与趋同”7方案。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远期(如210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浓度,并根据人均原则制定某一目标年(如2050年)全球统一的人均排放目标。各国从现实排放水平出发,发达

5、国家逐步降低人均排放量,而发展中国家逐步提高人均排放量,至目标年实现全球人均排放的“趋同”。之后各国继续共同减排,通过“紧缩”在远期年份(如2100年)实现全球稳定二氧化碳浓度的目标。毫无疑问,按照此思路,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碳排放水平不能高出世界人均水平,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空间。陈文颖等人(2005)发表的《全球未来碳排放“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中说到此方案的特征是忽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的不公平以及现实排放的不公平,而且继续承认未来排放的不公平。这意味着未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水平不能超过发达国家,只能在发达国家发展

6、的水平之下发展。累积排放概念最早见于巴西政府于1997年提出的“巴西案文”。该案文估算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排放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对贡献,旨在量化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4]陈文颖等(1990)介绍了巴西提案中有效排放量的概念,从历史责任和公平性的角度探析了该指标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吴宗鑫等(1998)发表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与碳排放限额分配》中表明,考虑历史碳排放责任的人均原则,将使历史累积排放量较大的地区如北美、西欧、东欧及前苏联的碳排放限额有大幅度的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碳排放限额则有较大增加如亚洲计划经济国家、非洲。可见,碳排放衡

7、量指标必须考虑历史责任,这可以促进南北间资源的转移,对我国也有利,是我国在环境外交谈判中应坚持的分配原则。然而,累积排放只考虑国家的历史排放总量,而不考虑人均排放,只强调污染者要为历史排放付费,而没有考虑各国的发展阶段差异及其现实及未来发展需要,在体现人际公平方面存在不足。人均累积排放最早由中国气候科学领域的学者在“巴西案文”基础上提出,以体现人均尺度上的历史累积排放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其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一国人文发展对碳排放需求的变动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存量累积效应,因而深化了人均排放的概念。描述了人均排放的动态特征,有

8、助于保障低于人均排放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发展权益。任国玉等(2002)从公平性的角度探析了历史累积排放量等指标,指出了人均历史累积排放由于其公平性,在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历史责任分担研究中应该受到进一步重视。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