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ID:45684782

大小:13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6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3-4节 势能;动能 动能定理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学案 教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一、考点突破:考点课程目标备注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1.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规律;2.会分段和全程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高考考查重点,每年必考,是解决能量问题的重要规律,同时也是解决变力做功的重要方法,是高中物理七大量度之一,高考对动能定理的考查所占比重非常大。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掌握动能定理的解题规律;2.会分段和全程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难点:多过程中总功的计算。一、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和;(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及其他必要的解

2、题方程,进行求解。二、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问题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合外力做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起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例题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与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是BCD的圆心,BOD在同一

3、竖直线上。质量m=2kg的小物块在9N的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xAB=5m,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g取10m/s2)求:(1)小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物块运动到D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3)小物块离开D点落到水平地面上的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思路分析:(1)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F-μmg)xAB=得vB==5m/s。(2)从B到D,根据动能定理有-mg·2R=-得vD==3m/s在D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FN+mg=得FN=m-mg=25N。(3)由D点到落点小物块

4、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2R=gt2,得t==s=0.4s水平地面上落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为x=vDt=3×0.4m=1.2m。答案:(1)5m/s (2)25N (3)1.2m例题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斜面与水平面的连接处为一极小的光滑圆弧(物块经过Q点时不损失机械能),斜面与地面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斜面的最高点为P,P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5m。在P点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A和B,A、B的质量均为m=1kg,物块A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B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3。物块A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滑下,停在了水平面上的某处。

5、求:(1)物块A停止运动的位置距离斜面的直角顶端O点的距离是多少?(2)当物块A停止运动后准备再释放物块B时发现它们可能会发生碰撞,为了避免A、B碰撞,此时对A另外施加了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把物块A推到了安全的位置,之后再释放B就避免了A、B碰撞。求外力F至少要做多少功,可使A、B不相撞。(g取10m/s2,此问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思路分析:(1)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所停位置到Q点距离为s。斜面长L=摩擦力Ff=μFN=μmgcosθ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cosθ-μmgs=0停止的位置到O点距离x=+s由以上各式得x=物块AxA==10m。(2)若只释放B后同理得xB

6、=≈16.7mΔx=xB-xA=6.7m若不相碰应将A至少向右推出Δx,依动能定理有WF-μ1mgΔx=当=0时WF最小故至少做功WF=μ1mgΔx=33.5J。答案:(1)10m(2)33.5J【方法提炼】直线、平抛和圆周组合运动模型的分析1.模型特点: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或三种运动两两组合。2.表现形式:(1)直线运动: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斜面上的直线运动、传送带上的直线运动。(2)圆周运动:绳模型圆周运动、杆模型圆周运动、拱形桥模型圆周运动。(3)平抛运动:与斜面相关的平抛运动、与圆轨道相关的平抛运动。3.应对策略:这类模型一般不难,各阶段

7、的运动过程具有独立性,只要对不同过程分别选用相应规律即可,两个相邻的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很多情况下平抛运动末速度的方向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满分训练:如图所示,从A点以v0=4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孤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4kg,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0.6m、h=0.15m,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