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

ID:45682983

大小:961.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单元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政治层面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过渡。美苏两强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层面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

2、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第37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2)对峙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

3、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华约”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①欧洲: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②亚洲: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③拉美: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处于核战争的边缘。(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注]雅尔塔体系(1)内容: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2)

4、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3)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拓]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

5、《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①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②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国际机遇:朝鲜战争使日本得到“特需”收入且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

6、开了大门。④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结果: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4)主张①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②2

7、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振兴(1)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2)东欧剧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1989年,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1

8、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3)苏联解体①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僵化(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②过程:1990年,苏共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记]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观念有同源,政治形势不够稳,统一思想源头深。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第37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单元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的世界                政治层面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过渡。美苏两强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层面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文艺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

2、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第37讲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2)对峙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

3、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华约”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①欧洲: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②亚洲: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③拉美: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处于核战争的边缘。(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注]雅尔塔体系(1)内容:打败德、日法西斯,铲除两国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2)

4、特点:以美、苏为中心,事实上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3)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争霸的多重性质。[拓]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2)进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

5、《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作用: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①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②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③国际机遇:朝鲜战争使日本得到“特需”收入且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

6、开了大门。④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结果: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4)主张①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②2

7、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4.中国振兴(1)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2)东欧剧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1989年,波兰第一个发生剧变。1

8、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3)苏联解体①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僵化(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②过程:1990年,苏共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记]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观念有同源,政治形势不够稳,统一思想源头深。      [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