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D:45676440

大小:186.8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6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知行之体本来如是”,即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王守仁看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举例说,一个人只有已经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才称得上真正知道孝与悌的含义。也就是说,知必须通过行才能知,行必须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其实不算真正知。王守仁还把“知行本体”与“心之本体”联系起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既然“知行本体”就是

2、“心之本体”,那也就是“自然会知”“不假外求”的良知。也就是说,“知”是“良知”的自我体认,“行”是“良知”的落实。“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思辨的工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这是强调知指导行、行实践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这里提到的“学问思辨行”,就是《中庸》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王守仁用一个“做”字把前四者都纳入“行”的范畴。他的理由是,行离不开知,因为“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同样,知也离不开行,因为“知而

3、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这就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是一事之两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两者是不能分开的。“知行之合一并进”,即知与行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朱熹、陈淳等人的著述中,偶有提及“知行常相须”。但是他们所说的“相须”“并进”还是把知与行作为两个主体。王守仁的“知行之合一并进”则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明确指出:“知行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王守仁“知行之合一并进”论,其理论根源就是他强调的“心理合一”。在“心理合一”理论指导下,他认为“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

4、。王守仁还援用一些为生活实践所证明了的经验常识来论证他“知行之合一并进”的作用。如“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也就是强调不论走坎坷的道路,还是射箭、写字,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有切实体会。(宋建晓《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行本为一体,知通过行才能知,行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并非真知。B.“知行本体”中的“知”是对良知的自我体认,“行”是对良知的具体落实。C.知行是一事之两面,正所谓“行之真切笃实为知,知之明觉精察为行”。D.“知行之合一并进”论源于

5、“心理合一”的理论,它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B.第二段论述了“知行本为一体”的观点,采用了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展开。C.文章大量引用王守仁的原话,加以阐释评析,论述透彻,增强了论证力度。D.文章引述朱熹等人的言论,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知行合一”理论的独特之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行离不开知,“妄想”和“冥行”,都算不上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知”和“行”。B.在王守仁看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即是“行”,与“笃行”并列纯属多余。C.“

6、学射”和“学书”必须亲生经历才能有切身体会,由此可见,“行”比“知”更重要。D.《尚书》的“知易行难”和孙中山的“知难行易”,都不如“知行合一”的观点合理。【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行之真切笃实为知,知之明觉精察为行

7、”分析有误。据原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故选C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D项,“通过正反对比”分析有误。应为比较论证,非正反对比论证。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