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72398
大小:174.8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6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农民阶级VS资产阶级革命派VS无产阶级1.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解析:选C 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的是《资政新篇》,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它的内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B项错误;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表达了农民阶级的
2、理想追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达到了最高峰,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要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不是反对外来侵略,故D项错误。2.“《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解析:选A 材料中“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和“但对与……没有任何
3、具体规定”体现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仿效三权分立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是没有成效,故D项错误。3.历史学家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乡村政权……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湘赣边界方言)政府’。”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农民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认识有误B.苏维埃政权维护了农民的利益C.苏维埃运动走出了中国化的道路D.苏维埃运动在农村的开展暗示了中国革命的
4、列宁主义趋向解析:选A 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政权,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题干中农民的认识是正确的,A项符合题干要求;B、C、D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分析,排除。[深化提能]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阶级纲领(主张)实践活动特点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②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
5、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思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近代中国屈辱史4.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解析:选D “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表明司法主权的丧失,
6、故A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可见中国政府无法管理,故B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无需中国会审,无视中国主权,故C项错误;“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即治外法权,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在强化,故D项正确。5.“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是( )A.日据时期的台湾B.北洋时代的山东C.伪满时期的东北D.汪伪治下的上海解析:选C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昭和”“大同”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7、有关,伪满洲国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扶持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成立,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大同”,后期称“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战败后伪满洲国灭亡,故C项正确。[深化提能]中国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展现,是这一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高考历史试题常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构建新情境,“润物细无声”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反映了国际史学研究的最新趋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