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ID:45668763

大小:7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6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练(含解析)选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8·高考全国卷Ⅰ)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

2、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1)根据“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得出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根据“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根据“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得出方便纪年;根据“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得出长期使用,影响深远;根据“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得出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根据“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朝廷

3、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结合所学可知以年号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2.(2018·江西赣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于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赏募钱”或“赏直”,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

4、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夷兵”,是军队中的常员,战事结束后也不遣散,编在军队中领受“牢直”“廪赐”,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兵制的变化、屯兵制的实行、兵源、私人武装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个体小农的状况、户籍制度、征兵制存在的问题、豪强地主状况、民族

5、关系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方面从对兵源的保障、军队稳定、民族融合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从对政府的负担、政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答案:(1)内容:募兵制代替征兵制;实行屯兵制;少数民族成为兵源之一;允许豪强地主私人招募军队。原因:土地兼并,个体小农减少;原有户籍制度遭到破坏,征兵制难以推行;豪强地主兴起;民族融合。(2)影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加速了民族融合;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造成豪强地主拥兵自重,为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埋下隐患。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的考课制度是考核在职官吏的一种制度。《周礼》云

6、:“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廉洁而又善于行事),二曰廉能(廉洁而又能推行政令),三曰廉敬(廉洁而又勤勉努力),四曰廉正(廉洁而又处事公正),五曰廉法(廉洁而又执法无误),六曰廉辨(廉洁而又明辨是非)。”……《周礼·地官司徒》记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材料二 唐朝制定的考课法规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和“四等法”。“四善二十七最”是对流内官(九品以上的官员)考课的法定标准。《旧唐书》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四善”专指

7、品德操行,“二十七最”主要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规定的具体能力标准。唐朝对流外官则按“四等法”进行考课。但到了唐朝后期,考课制度逐渐被破坏,唐朝吏治趋向腐败。考课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整顿吏治的作用。(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考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考课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起到整顿吏治的作用”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标准、考察内容、考察重点、考查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官僚队伍建设和稳定统治的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总结;第二小问,从政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