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

ID:45657330

大小:2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5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_第1页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_第2页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_第3页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_第4页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作者:————————————————————————————————日期:9SPR技术和ITC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是通过不同分子或相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单纯解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科研的基本要求,所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现在常用的SPR技术和ITC技术以及它们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关键词SPR技术ITC技术结构生物学前言结构生物学是前个世

2、纪后半叶才蓬勃发展起来的重要学科,通过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可以为生物大分子发挥生理功能的机理提供关键解释[1]。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生物生命现象的基础,因此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更加精细地阐述生物反应发生的机理,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2]。关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手段已有很多,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SPR(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光学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生化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准确、快速、能够实现在线连续检测等优点[3]。此外,在生物体中的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像

3、化学反应那样剧烈。通过热力学研究,它能够在结合机制的阐明中起重要作用,为药物的设计提供合理的理论模型[4]。为了研究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力,ITC(等温滴定量热分析)技术便应运而生,它在生物热力学模型的建立、蛋白质和配体的结合以及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5]。SPR技术SPR(表面等离子共振)是指在光波的作用下,在金属和电介质的交界面上形成的改变光波传输的谐振波[6]。9在介质(一般为玻璃)表面涂上一层金属薄膜(一般为金属),入射光在界面处发生全内反射时,产生的消逝波渗透到金属薄膜内,可以激发金属表面等离子体使之产生等离子波。当

4、入射光的入射角和波长在某一适当值时,表面等离子波与消逝波的频率和波数相等,此时两者将发生共振,入射光能量被吸收,反射光强大幅度减弱,可以从反射光强响应曲线看到一个最小的尖峰,此为共振峰,对应的入射角为SPR角[2]。SPR角随金属表面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而折射率的变化又与金属表面结合的分子的质量成正比。当目标分子结合到传感器表面时(图1),能够引起SPR角度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谐振角、谐振波长或谐振强度的变化来反应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7]。图1光学无标记生物传感器插图[7]SPR的实验方法:将需要检测的分子键合到生物传感器的芯片上(该步骤可以

5、委托公司完成),然后将蛋白分子溶液以恒定的流速流过芯片表面。如果检测的分子能够与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那么生物传感器表面的质量便会增加,改变传感器表面折射率,从而使共振角度发生改变。折射率每变化1000RU,那么表示芯片表面每平方毫米有1纳克的质量发生改变[8]。现在实验室广泛使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有Biacore系列,它们的光学检测部件一般包括光源、TM波偏振器、棱镜、检测芯片、信号检测器这六个大的部分(图2)。光源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能产生平行的光束,透过棱镜,再检测芯片上质量的改变情况,最后的反射光经过各级的检测器、放大器进行处理,在记录仪上

6、显示其变化情况。通过系统自带的计算软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解离常数。图2光学SPR传感系统[6]SPR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9SPR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药物代谢分析,生物检测,免疫检测、蛋白质功能分析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SPR在结构生物学上的最新应用和成果。DemeJC等[9]利用SPR技术研究了人类溶酶体维生素B12的两个转运子LMBD1和ABCD4功能的结合特性,实验表明:LMBD1和ABCD4有低纳摩尔亲和相互作用;细胞质维生素B12进程蛋白MMACHC与LMBD1和ABCD4也有低纳摩尔亲和相互作用。LandryJP等[

7、10]报道了一个使用SPR技术,利用高通量的方法测量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他们测量了超过1410种兔的单克隆抗体和46种小鼠的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实验测得的亲和常数变化范围在10—200pM之间,平均值在66pM。这一实验,为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试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HuangY等[11]使用SPR研究了RGD-水蛭素与凝血酶的结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RGD-水蛭素的六个突变体与凝血酶的Kd值高于野生型,这个发现有助于新型的RGD-水蛭素与凝血酶的相互作用的理解。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TitrationCalorime

8、try,ITC)是根据热效应随时间变化特征确定化学反应动力学行为的一种先进的现代测量技术。在类似于化学滴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