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一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精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一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2017东海调研)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1)由 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 。 (2)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s。 (3)小车的加速度的计算式a= ,加速度a= m/s2。 (4)计算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vB= m/s。 答案 (1)连续相等时
2、间内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 匀加速直线运动(2)0.1(3)s4+s5+s6-s1-s2-s39T2 1.58(4) 0.52解析 (1)由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打点周期为0.02s,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3)根据Δx=aT2,运用逐差法得a=s4+s5+s+s6-s1-s2-s39T2=(7.57+9.10+10.71-2.80-4.40-5.95)×10-29×0.01m/s2=1.58m/s2(4)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B=s2
3、+s32T=(4.40+5.95)×10-20.2m/s=0.52m/s2.(2017南京调研)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图甲中打点计时器应接 电源(选填“直流”或“交流”);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点A、B、C、D…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的距离分别为h1、h2、h3…。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vB= ; (3)若从A点开始计时,B、C、D…点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求得v1=h1t1,v2=h2t2,v3=h
4、3t3…,作出v-t图像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则由图线可知vA=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答案 (1)交流 (2)h2f2 (3)b 2k解析 (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交流电,故在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时,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1f,则打B点时的速度vB=h22T=h2f2。(3)由h=vAt+12gt2可知v=ht=vA+12gt,图线纵轴截距是0时刻对应的速度,即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图线的斜率为k
5、,截距为b,可知vA=b,12g=k,得g=2k。3.(2018常州一模)如图甲所示,光滑小钢球从电磁铁下边缘自由下落,经过小球竖直下方的光电门的水平细激光束时,毫秒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的挡光时间Δt,测出小球直径d以及释放前小球球心到光电门光孔的竖直距离为h,小芳希望能精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如图乙为测量小球直径的放大图,小球的直径d= mm。 (2)在某次测量中,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ms,小球下落高度h=0.84m,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6、)该测量结果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较大的误差,小芳同学通过反思后提出了四种原因,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小球下落时受到了空气阻力B.小球下落后受到铁芯的引力C.小球下落的高度不够大D.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球心偏离细光束(4)经过讨论后小芳改变测量方案:她重新设置光电门,测量小球从释放到触及光电门光线的时间t,并测量小球每次释放时到光电门光孔的高度h,并计算出每次下落的平均速度v,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在坐标系中作v-t图像,根据图像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h/m0.20.40.60.81.0t/s0
7、.200.2860.3500.4040.447v/m·s-10.981.321.701.922.24答案 (1)8.40 (2)10.5 (3)D (4)图见解析 9.5~9.8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为0.8cm+0.05mm×8=8.40mm(2)小球通过光电门时速度为v=dΔt=8.40×10-32.0×10-3m/s=4.20m/s,根据v2=2gh得出g=v22h=(4.20)22×0.84m/s2≈10.5m/s2。(3)小球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或铁芯的引力时测量值偏小,A、B选项错误;小球下落的高度不够大,不会影响测量结
8、果的较大误差,C项错误;球心偏离细光束,速度的测量值偏大,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D项正确。(4)所画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根据v=0+v2=0+gt2得出图线的斜率为k=g2=4.9,则g=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