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38181
大小:50.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50分钟 满分:90分)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富商大贾常常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中央统一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开支用度外,其余由国家经营,
2、“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话从政府行为和富商行为两方面分析。第(2)问,首先,从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出发作答,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和平抑物价,而且有利于运输成本的减少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根据材料“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知,有利于百姓负担的减
3、轻和国库收入的增加;最后,由中央政府统一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1)背景: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运输不便且成本高。(2)作用: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了物价;减轻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国家经营,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出四点即可)2.(2019届高三·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
4、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
5、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摘编自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三句话分别概括。第(2)问,据材料“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
6、,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得出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据材料“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得出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据材料中“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得出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答案:(1)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2)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城市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流动;客观上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推动了中国古代税制改革,促进了社会公正。3.(2018·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面对不断加紧的民族危机,清政府
7、开始了长达10年的清末教育改革。1901年清政府下诏,改书院为学堂,诏书中明确指出造就“究心经济,力戒浮嚣”,“博通时务,讲求实学”之人。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其办学宗旨为,“无论何种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1904年颁布的《初等小学章程》规定“绅董能捐设或劝设公立小学堂及私立小学堂者,地方官奖之:或花虹,或匾额”。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学务的正式教育行政机构。在建立的近代学制体系中,有普通教育,也有专门教育,有高等教育,也有简易识字教育,有正规教
8、育,也有业余教育。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夜,新式学堂学生约有200万左右,留学生2万上下,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即以留日学生为主体。——摘编自马泽民《论清末教育改革的实用特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影响。(9分)解析: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