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中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期中试题(I)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新疆北部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大巴山地2.“背篼军”的出现可以A.方便城市居民生活B.解决农村增收问题C.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D.提高农村教育水平3.我国某地
2、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 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 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 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5.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A.①②B.③④C.
3、①③D.②④读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回答下面小题。6.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的主要原因是①热量充足②降水充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图中直接反映出的雨林对地表土壤的影响包括①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②使土壤免受烈日暴晒③使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④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②生物多样性锐减③“厄尔尼诺”现象频④流经雨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读“田纳西河流域
4、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9.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10.田纳西河流域目前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A.火电B.水电C.核电D.风电11.下图为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电力冶金公司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为A.煤气、焦煤、电力、水泥B.焦煤、电力、水泥、煤气C.水泥、焦煤、电力、煤气D.焦煤、电力、煤气、水泥12.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
5、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挽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诗词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活动与
6、物质载体紧密相连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著名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漫
7、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诗歌都不少,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
8、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