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15334
大小:523.0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5
《金铜佛像鉴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铜佛像鉴定鉴定的最初基木功和最起码的鉴定要素就是读书。屮国古代金铜佛像包括古代史、佛教史、雕塑艺术史等多方血的知识,这些知识越深越丰富,鉴定入门就越容易。老古董商鉴别铜佛像,没有科学仪器测定,仅凭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即通过感官Z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感受,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尽管现代社会科学发达,鉴定文物还是靠人的器官感受和人脑长期的经验积累及知识储存。因此这种老而落后的方法,倒亦有不少可取Z处。鉴别金铜佛造像的真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它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
2、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鮫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塗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人多是不鑒金的。(辽代佛像造型)其次是看造型。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特征,我们对以经过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实物,或者参考有关佛像图册和考古资科进行比较分析。-•般说來,伪器有全新铸造成像和拼凑嫁接改造两种。全新铸造者基本有依照物,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英至I•分接近,但总不免冇破绽。比如笔者曾过手一铜像,一•眼看去绝无毛病,造像特征、雕刻风格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宋初的菩萨铜像。铜像为半跚坐式,一足踏下座,由于这
3、类菩萨像是像与座分铸,可装合、脱卸,因此座与菩萨像之足底是一个嵌合的接触点,朋上是一樺头,足底则凹入一小块,似有半厘米深。而伪品菩萨像缺座,由于造形与其他真品完全一致,亦作半跚坐式,因此理当冇莲座相配,而且应在足底部找到与座接触的凹块;但此像不见,只是在足底浅划上一个四方形痕迹,可能是作伪者见到的真品无蓬座,见足底有一凹入部分,不知何意,随意模仿一下,故留下了一个并不显眼的作伪漏洞。另一种是拼合、改造的佛像。这种造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件佛像都是残器,如甲物主尊部分在,失背光、佛床等,而乙物仅存背光、佛床,于是作伪者合二为一,把两件毫不相十的佛像拼成一件完整器物,
4、甚至出现缺乏常识地将唐代佛床、背光拼合在北魂佛像上的笑话。第二种是佛像为真品,佛床、背光为伪作,甚至画蛇添足,将原木就没冇背光、头光或佛床的佛像,凭臆想加铸那些原本没有的部分。再次是看标识、座骑、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造像的标识、座骑、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规范的,只要多加学习,了解各个时期金铜佛像的不同特征,并细心察看和对照,就叮准确地为某件藏品定名;再次是看ifii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是有许多变化的,比如隋唐两个相连的朝代,虽说佛像的整体风格是相近的,但而相还是略有区别的,隋代
5、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起就变得稍瘦一些;最后是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木身所固冇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对收藏者在鉴别佛像真伪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从鉴别铭文的真伪。一是看字体,因为各个时期的画风不同;二是看刀法,因为刀法的优劣、口然与生硬都是辨别真伪的依据。特别是一些佛像,铭文是后刻的,我们可以通过看字口的铜色是否与佛像总体色泽一致来确认;另外再看所刻的内容是否符合佛像所表示的,如所刻铭文称“北魏”,佛像风格是否属北魏。但冇一点盂要说明,如果刻铭称此像为观世音像,但此像完全是佛的形彖,即予否认,这未免过于草率,因为个別的佛像在当吋就被称呼错了。所以遇到这种情
6、况,还应从风格上进行辨别得出结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